- 如果从三国中挑选108将和梁山108将打一架,你认为谁会赢
- 传说秦琼文武双全,在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只能排在最后
- 如果巅峰时期的赵云单挑巅峰时期的吕布,能撑多少回合
- 赵云一枪刺死高览,为何30回合杀不了与高览战平的许褚
如果从三国中挑选108将和梁山108将打一架,你认为谁会赢
我认为三国会赢!
三国时期的全国武将和宋朝的一方草寇相比,肯定是大占优势。关公战秦琼,本就是胡侃,不必较真。
既然说的是三国和水浒,咱就别说什么史实,拿来做对比的只能是演义小说了,因为史实的话流寇宋江都凑不上一百零八个将领。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我都非常喜欢,都数次读过原著,甚至水浒传还读过不同版本的,比如有武松单臂擒方腊,还有的版本是鲁智深擒的方腊,其实我读的最多的是《封神演义》,应该有个三五十遍吧。
先简单分析一下两部演义中的武将:
这里首先说明,排除法师哈,因为那个已经超出我能分析的范围了,什么公孙胜混世魔王,甚至包括轰天雷凌振,同样,诸葛亮于吉左慈什么的也不算在内,咱们就纯比较冷兵器吧:
先说水浒:
听起来挺厉害,一百零八将!可是实际上能带兵打仗上阵单挑的却没那么多,有一些只是具备特殊功能而已,比如玉臂匠金大坚(石匠),圣手书生萧让(书生),神医安道全(医生),通臂猿侯健(裁缝),紫髯伯黄埔端(相马的),金钱豹子汤隆(打铁的)。
再说一些武功低微的武将,白日鼠白胜,小霸王周通,百胜将韩滔(聚义之后没赢过),杜迁宋万,石勇,蔡庆蔡福,朱贵朱富,铁叫子乐和,打虎将李忠,险道神郁保四,金毛犬段景柱等等太多凑数的了。
梁山上真正能打的又有多少?天花板卢俊义不必多说,五虎将肯定算上,八骠且不说没遮拦穆弘够不够资格,也给他算上,十六彪里我喜欢的很多,也得算上。步军的武松鲁智深,水军的李俊张顺阮氏三雄,天罡都给他算上也才多少人。
而梁山上的这些将领,打一个同为反寇的方腊军,就已经损失惨重了,试问当时全国所有武将加起来,梁山这一百单八将够看的吗?
再说三国:
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楮、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神枪张绣与文颜(张绣、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这二十四名将,基本可以对付梁山天罡中的全部人物了,因为天罡中有柴进,宋江,吴用,解珍解宝之流上阵单挑发挥不了太大作用。
二十四名将之外呢?文鸯文聘曹彰关平,凌统徐胜张任曹洪,李典乐进曹仁武安国,能上阵带兵的数不胜数,虽然良莠不齐(比如零陵上将邢道荣),但是可选择的基数比水泊梁山大了太多。
三国时期地方割据,势力错综复杂,可供挑选的武将数量远远多于一百零八个,而梁山只是一个地方势力,想换人都没得换了,除去天罡,剩下地煞中强力的实在不多了,丑郡马宣赞、病尉迟孙立,小温侯吕方等等寥寥数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三国会获胜,因为这种对比本身就不公平,谁敢保证关公一定能胜秦琼,宇文成都一定打不过张飞?所以权当一个戏言就好,不必当真也不必放在心上,胡侃聊天而已!
传说秦琼文武双全,在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为何只能排在最后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命阎立本作画的、褚遂良题之的真人大小的功臣图,悬挂于凌烟阁。阁中分位三层,最内层所画是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是功高王侯之臣,最外面是其他功臣。
首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为了纪念和追思与他一起打天下和开创太平盛世的功臣,所以不单单是战功的对比那么简单,而很多李渊时期的老功臣都不能上榜,也就不是简单地看资历和战功了。
其次,功劳的大小也要看这份功劳服务的对象是谁,对于现任皇帝的功劳大小才是最为关键的,透过秦琼的战功对比,我们就能发现他的战功几乎都是玄武门之变前的战争征伐各路割据获得的,对于李渊而言,秦琼的重要性显然要大得多,这从秦琼在李渊时期就被封为国公就看得出来,而其他大部分人都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才获封的国公。
再次,就是认为秦琼应该排名靠前的人显然是受到隋唐演义、隋唐英雄传等等这类的文艺作品的影响,小说或者评书中秦琼是主角,故事是围绕着他来展开的,但是人们为什么要选取秦琼、由秦琼的角度来展开小说呢?其他人就不可以作为小说的主角吗?
我认为主要是秦琼能够代表这段历史,也就是他的经历和阅历足够复杂,可以透过秦琼来更好地将这段历史及人物串联起来,秦琼先是在隋朝将领来护儿手下,后来跟随张须陀平定农民起义,兵败李密之后,划归到裴仁基手下,后来在一起跟随裴仁基投奔李密,来到了瓦岗门下,等到李密被王世充打败之后,归降王世充,后又不耻于王世充的为人,也就是看到王世充任人唯亲,不是能够成大事的人,与程咬金等一起投奔了李世民,这份经历,将当时天下最有权势的几大势力都联系在一起,也只有秦琼一人罢了,其他的人物哪个能有这份阅历呢?所以说无论是小说还是评书等等艺术形式,都采用秦琼为主角,这样才能够将这段历史演绎的更加合理,因此我们不能单凭小说等艺术形式的渲染,就自然而言的认为秦琼的功劳是最大的,虽然他的功劳也确实不小。
最后,就是在贞观朝秦琼基本上都是在养伤,新唐书秦琼传中提到“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而凌烟阁画像的时候,秦琼已经去世了,而且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看不出他时候参与其中,新近唐书说法不一,根据事后大家获得的奖励而言,显然是没有参与其中,或者他知道李世民的计划,只是没有举报,事后李世民也就给予了他一些不大不小的奖励!试想一下,秦琼的战功几乎都是李渊时期获得的,而李世民统治的时候,他还基本上在养伤,没有参与朝政的机会,也没能像李靖、李绩那般打破厥的战功,更没有如尉迟敬德那般数次救得李世民性命,尤其是玄武门之变中诛杀齐王李元吉,并且逼供李渊,使得李世民能够获得这样的功劳,相比之下,秦琼的功劳相对而言也就不那么明显了,因此李世民能将秦琼排入凌烟阁,都是看在他前期的功劳上的,看在他们一起荡平各大势力并肩作战的情谊上的。在李世民的眼中,那么多功臣武将,秦琼的战功也就不那么起眼了。
其他的功臣,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内兄,李孝恭是李渊的侄子,而且有平定南方的战功,战功几乎可以和太宗相匹敌(尽管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李靖的功劳),柴绍是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的夫君,长孙顺德是长孙皇后的叔叔,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而李靖、李绩荡平厥的战功就足够大了,侯君集、程知节(程咬金)也都领兵作战,尉迟敬德单凭玄武门之功就可以榜上有名了,魏征就更不用说了,有事没事给皇帝上书,经常在皇帝面前晃悠,想忘掉他都难,所以秦琼也就只能排在最后一位了。
回到问题,凌烟阁排名第一的是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的哥哥,也就是李世民的内兄。617年,李渊太原起兵,长孙无忌便参与其中,任渭北行军典签,辅佐李世民征伐战争,出谋划策,参与机密。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而且还是他坚定了李世民发动的决心,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亲信。太宗晚年,是李治成为太子的支持者,也是太宗的托孤重臣,李治时期,主持朝政,后因为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问题,被武则天以谋反罪名陷害,最终。
如果巅峰时期的赵云单挑巅峰时期的吕布,能撑多少回合
事实上,要想知道巅峰状态下,吕布和赵云谁更厉害,我们只需要看看曹操面对此二人的不同反应!看懂曹操的反应,我们便能搞明白到底谁更强!
吕布和赵云
吕布和赵云是三国演义中最出名的两个猛将,吕布被认为是三国前期的第一猛将,虎牢关前,关羽张飞联手都拿不下他,可见吕布的强悍!赵云则被认为是三国中期的第一猛将,穰山之战,赵云面对许褚、于禁、李典三人的围攻,轻松脱困,之后在赶了一夜路的情况下,一回合秒杀高览,三十回合击败张郃,足见赵云的武功是多么的高强!更为重要的是,长坂坡之战,赵云于数万曹军中杀进杀出,这更加证明了赵云强悍的实力,所以说不少人都认为赵云那是当之无愧的顶级猛将,他的实力丝毫不逊色于吕布!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赵云和吕布究竟谁更强呢?
其实要想知道赵云和吕布究竟谁更强,我们不妨通过中间人来对比一下!
诸侯讨董时期,公孙瓒曾和吕布有过交手,原文对于他俩的交手情况是这样描述的:“战不数合,瓒败走”。也就是说,公孙瓒在吕布的手中,只能坚持几个回合。而之后的磐河之战,公孙瓒又和文丑爆发了激战:“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从原文来看,公孙瓒在文丑手中,可见坚持十几个回合,之后便被文丑追杀。就在文丑追杀公孙瓒的过程中,赵云突然杀了出来,拦住了文丑,并和文丑大战了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
原文: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
从上述的交手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赵云和文丑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而文丑需要用十几回合才能击退公孙瓒,说明赵云击退公孙瓒,也需要十几回合。然而吕布击退公孙瓒,只需要几个回合,很明显吕布的武功是要强于赵云的!不过也有疑,按照原文描述,此时的赵云只是个少年将军,年纪不大,武功未在巅峰,若是他在武力巅峰期,对阵公孙瓒的战绩,很可能不输于吕布!
年龄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之前就论证过,赵云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已经七十岁了!当时赵云以年老之躯,阵斩韩德四子,令人震撼,原文紧跟着就给出了这么一段赞语:“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也就是说当时的赵云已经七十岁了!而当时是建兴六年(228年),和赵云和文丑交手的这一年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中间相差37年,也就是说,赵云和文丑交手的这一年,赵云正好33岁!33岁的年纪,说他还是个少年,武力未在巅峰,你信吗?只能说当时的赵云长得比较年轻而已!
不过呢,对于上述说法,很多网友仍然不赞同,他们认为赵云的年龄问题,是罗贯中在写文章的时候搞错了,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从曹操的角度来看一看,赵云和吕布,究竟谁更厉害?
曹操对吕布和赵云的武功的看法
曹操对吕布和赵云武功的点评,主要可以通过两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通过许褚,一方面是曹操亲自下场点评!
我们先说第一方面,许褚和吕布、赵云的交战。第一次濮阳之战后,曹操在剿灭黄巾余寇的过程中,招揽了许褚,当时许褚和典韦大战了一整天不分胜负,令曹操刮目相看,于是曹操采用计谋生擒许褚,并将许褚收为己用。而初投曹操的许褚,急需立下战功,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在第二次濮阳之战时,许褚率先向吕布发起了挑战。
原文:许褚便出。斗二十合,不分胜负。操曰:“吕布非一人可胜。”便差典韦助战,两将夹攻;左边夏侯惇、夏侯渊,右边李典、乐进齐到,六员将共攻吕布。
此一战,许褚原本是想通过挑战吕布来挣表现的,且从原文来看,许褚也确实和吕布打了二十回合不分胜负,貌似许褚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但是从后文曹操的安排来看,他说吕布不是一个人可以打败的,且让手下六将一起围攻吕布,可见当时的许褚不仅无法拿下吕布,而且已然落入了下风,不然曹操不会冒冒失失的让手下六大猛将一起围攻吕布,这是胜之不武啊!
许褚大战吕布二十回合后落入下风,那么许褚和赵云的一战又如何呢?我们来看穰山之战!当时刘备和曹操已经彻底地撕破了脸,双方于穰山发生交战,此战曹操直接派出了最强猛将许褚,而刘备这边则派出了赵云,而战果是双方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原文: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挺枪出马。二将相交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从赵云和许褚的交手情况来看,两人大战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且曹操并没有说“赵云非一人可胜”,且没有让手下上阵助攻,可见在曹操看来,许褚在面对赵云时的压力,并没有多大,或者说此时的许褚并未落于下风!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便可以通过许褚,来轻松对比出赵云和吕布的实力了!
许褚和吕布交手二十回合后,便开始落于下风了,然而许褚和赵云交手三十回合后,仍然没有落于下风的迹象,由此可见,许褚面对吕布的压力更大,吕布的武力比赵云更强!若两人单挑,赵云根本不可能击败吕布!
说完第一方面,我们再说第二方面,曹操的亲自下场点评!
很多人都认为,赵云的武力巅峰期是在长坂坡之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看曹操对于长坂坡的赵云,是如何点评的!当时赵云已经找到了刘禅,准备撤出曹军包围圈,结果碰到了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四人,这四人乃是袁绍手下的降将,和高览应该是认识的,当年赵云一枪挑了高览,令身为同僚的马延四人非常不爽,且抓了赵云还能在曹操面前挣点表现,所以马延当即拦住了赵云,想要捉拿赵云。
结果赵云的表现非常生猛,直接杀出了重围,把曹操看得一愣一愣的,于是曹操在问清楚赵云的名字后,直接下令,不准放箭,要活捉赵云,收为己用!
原文: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看看曹操所说的话,他对赵云的点评是“虎将”,意思是战力非常强,而后他的反应是要生擒赵云,要赵云为自己效力!接下来我们再看曹操对吕布的点评。
虎牢关前,吕布出马,大杀四方。河内名将方悦,不到五个回合便被吕布刺于马下,之后吕布直冲河内军,如入无人之境,三路诸侯直接被打得后撤三十里;上党大将穆顺出马挑战吕布,结果被吕布轻松秒杀;北海猛将武安国,出马挑战吕布,结果十余回合后被吕布斩断手腕。自此,众诸侯再也不敢出战了,而当时的曹操是亲眼目睹了此战的,他对吕布的点评是这样的。
原文: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看看曹操对吕布的点评,他评价吕布“英勇无敌”,这其实是高于他对赵云“真虎将”的评价!而后,曹操建议十八路诸侯齐聚,共同想办法捉拿吕布,并感叹道,要是能捉住吕布,击败董卓就简单了。此话暗含的意思其实就是曹操自己搞不定吕布,而且就算聚齐了十八路诸葛亮,也得好好想办法,不然根本捉不住吕布。然而面对赵云,曹操却自信满满,让手下不准放箭,要生擒赵云。由此可见,在曹操心目中,吕布的战斗力其实要更强,更难捉!这一点,其实从曹操那句“吕布非一人可胜”的点评,也可以看出来!
结语
总的来说,从曹操对吕布和赵云二人的点评来看,吕布的武力是要超过赵云的,赵云不可能单挑击败吕布!而吕布要想轻松击败赵云,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两人都是顶级猛将。若两人都处于巅峰期,那么一百回合内肯定是分不出胜负的,一百回合后,吕布渐渐处于上风,吕布若想彻底击败赵云,再怎么说也得两百回合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赵云一枪刺死高览,为何30回合杀不了与高览战平的许褚
高览豪气盖河北,敢挺长缨斗虎痴。
怎奈本初少大略,乃使猛将无用时。
大家都知道,冀州袁绍麾下人才济济,谋士众多,有沮授、田丰、审配、许攸、郭图、逄纪等等,武将有麹义、淳于琼、韩猛、蒋奇等,更有名震天下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高览、张郃四位猛将,阵容强大,威震诸侯。
颜良、文丑的武艺就不多说了,颜良能够仅用二十合击败猛将徐晃,吓得曹军“诸将栗然”,不敢迎敌;文丑曾经与初出道的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张郃被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是后三国时代的天下第一猛将。
咱们今天主要说说这个高览。在《三国演义》中,他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他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绝不在张郃之下。
大家记得,袁绍和曹操两位枭雄各率人马在官渡展开了一场震惊天下的旷世之战。当时在两军阵前,曹军阵中张辽率先出阵搦战,袁绍军中张郃挺枪跃马来迎,两将刀枪并举,“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随后曹军第一猛将许褚飞马抡刀,直出助战,而袁绍麾下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
原著中虽然没有说高览与许褚之间厮杀的具体回合数和结果,但从后面双方混战的情况来看,许褚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奈何了高览。以此可知,高览的武艺绝对不弱,至少不在张郃之下。
袁绍麾下有如此多的猛将,实力强悍,但我们可以发现,在他麾下的这些猛将基本上都没个好下场,因为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心胸又比较狭窄,他手下那帮谋士们也彼此争斗,互相拆台,全然不顾大局。
自古以来,就是这种世道。猛将们在前线浴血奋战,保护着朝堂上那些文官们的安危,而文官则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掌握着前线将士们的生死。到了,将士们还得为这群谋士们的失误而背黑锅、担责任。
袁绍大军的囤粮重地乌巢遭到曹军袭击,张郃建议立即派重兵救援,但郭图却建议袁绍集中兵力进攻正面的曹军大营,以图围魏救赵。这纯粹是一厢情愿的纸上谈兵,但袁绍偏偏听从这个自做聪明不切实际的主意,下令张郃和高览率兵正面进攻,结果曹军大营没有攻破,乌巢却先丢了,大军粮草被付之一炬,全军顿时不战自乱。
郭图为了摆脱责任,居然诬蔑张郃和高览心怀叵测,袁绍听信后勃然大怒,派人去召张郃和高览欲问罪二人,无奈之下,张郃、高览只好率部投降了曹操。这就导致了袁绍大军防线洞开,全军溃败。
高览投附曹操以后,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但时运不济,高览在不久后的穰山之战中壮烈牺牲。
穰山之战,曹操与刘备两军对阵,曹军猛将许褚策马出阵,刘备军中赵云挺枪接战,“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随后刘备趁夜退兵,在穰山遭到曹军伏击,苦战一夜,刘备突围途中又遇高览、张郃的前后夹击,高览刀劈刘辟,正欲擒住刘备,赵云突然杀到,只一合枪挑高览,杀散曹军,救下了刘备。
那么,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高览能与许褚相持,但在穰山之战中却被赵云一枪秒杀了呢?咱们就根据原著中的描述来分析一下。
按道理来说,高览武艺不在张郃之下。赵云枪挑高览,杀散曹军后又来战张郃,“郃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张郃尚且能够支撑三十余合方才败走,那高览起码也应该抵挡一阵才合理。但一合被秒,说明这确实是个意外。
咱们分析当时的形势,刘备与赵云在混战中分散,刘备独自突围途中与刘辟汇合,一同前行,遭到高览和张郃的前后夹击,刘备正欲自尽,被刘辟劝住,刘辟来战高览,战不三合,“被高览一刀砍于马下”。
大家注意到这个细节,在官渡之战高览迎战许褚时,是“挺枪接住”,而在穰山斩杀刘辟时是“一刀砍于马下”,所使的兵器并不相同。虽然做为一名猛将,高览会使多种兵器也很正常,但总有个趁手不趁手的问题。在官渡之时,那是大仗,高览又迎战的是曹军第一猛将许褚,必然会使用更谙熟的兵器――长枪。但穰山一战,是属于包围伏击,打刘辟这样的三流角色,高览使用了大刀。
高览杀死刘辟后,刘备“方欲自战”,以刘备那两下子,虽然肯定比刘辟要强,但要比起高览来,仍然差距不小,所以高览也没太放在心上。但正在此时,“高览后军忽然自乱”,赵云从后面冲过来了。
高览这个时候正在最前方面对着刘备,如果掉转马头,就必须要提防刘备了,刘备虽然打不过高览,但他箭术还是很厉害的,当年黄巾起义时,射伤过“地公将军”张宝,还在宛城之战中射杀过黄巾军将领孙仲,许都田猎时还射中过一只飞奔的野兔。所以高览必须要提防刘备从背后放箭。
高览这一犹豫,最佳的转身机会就错过去了,赵云从后面冲杀过来,兵士们纷纷中枪落马,要想躲开赵云,就必须往前跑,大家一拥向前,高览再想掉转马头就困难了,就如同在公路上汹涌向前的车流中,你要把车原地掉个头,那肯定难度很大的。
手中拿着不趁手的兵器,汹涌的人流中背对着赵云,还要提防着刘备,高览在这样的状态下遭遇到了“混战大师”赵云,结果可想而知,高览连一个回合都没扛住,就被赵云挑中了腰子,“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
总结一下高览这次不幸战殁的几个原由:1.太过托大,手中兵器不趁手;2.背对着赵云,没有及时掉过头来;3.心里提防着刘备,顾此失彼;4.敌人太过强悍,赵云乃是三国时代第一“混战大师”,无人能出其右。
综上所述,高览一合被赵云挑落马下,并非其武艺不精,而是多种原因集合造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