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x4基石造船厂位置(郑和下西洋有很大的船队,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吗)

时间:2023-08-13 08:54:27人气:315 作者:未知

郑和下西洋有很大的船队,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吗

明成祖朱棣时期,为了彰显国威,也为了促进经济、文化繁荣,朱棣先后派郑和七下西洋。在历史上,有四次详细记录。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人数,在古代都达到了顶峰,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积极深远地影响。

一、七下西洋的背景

燕王朱棣篡位之后,积极主动发展与域外国家的邦交,试图构建一个以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理想世界。另外,随着明朝经济的不断发展,手工业、造船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各国商贾之间交往甚密,一定程度上使得郑和下西洋成为了可能。

对于历史上流传的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很多说法,例如说为了寻找建文帝,为了扬我国威,为了军事扩张等等。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皇帝能举全国之力来促成这件事,足见皇帝的决心,其目的肯定也不只在某个方面。

那么郑和的团队到底多大呢?可以说,郑和下西洋的场面已经远超我们的想象。

二、队伍庞大,规模空前

公元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时,一共打造了63艘航海船,最大的一艘航海船高61.6米,长151.18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海船,为了启动这艘船,至少需要两百人同时发力。每艘船可容纳上千人,算下来也有2万多人的队伍。而且一路跟随的还有200多只海船。郑和每下一次西洋,花费大约600万两白银。有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是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郑和七下西洋所走的路线都有不同,最远的时候一度到达了东非麻林迪和孟加拉等地。郑和下西洋虽然得到了国家的鼎力支持,但光鲜背后都会遇到重重困难,因为是远渡重洋,所以对航海技术的要求就非常高,对天文地理知识的掌握,包括语言沟通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很难以想象的事情。所以郑和七下西洋的困难超乎寻常,没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别说七次,就是一次也很难完成。

三、七下西洋产生的影响

通过郑和下西洋,船队所到之处基本上都建立了理想的外交关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同时,给这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也带去了大明王朝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生产力。郑和下西洋也展现了明朝时期经济的繁荣以及航海技术的先进。

发展经济只是朱棣的一个想法,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才是重点。通过下西洋的壮举,在军事外交上,不仅了苏门答腊岛的,而且还让斯里兰卡王国臣服于明朝廷。随着军事、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明王朝已经超越元朝,占有了朝鲜半岛,也扩大了明朝版图。

: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海外,为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
: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

哪里可以学习电焊

学习电焊可以拜专业的师傅或技职业技校,理论实践相结合,不过还要自己的悟性,勤学苦练。我自己摸索学的,从平焊立焊仰焊靠自己边焊边悟,掌握各种焊接手法和运条技巧,操作要点,熟能生巧,经过多年的纲构、管线焊接安装积累了不少经验,焊缝平整光滑美观,当然理论是铺垫基础的基石。

航母的甲板为什么不建成长方形的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航空母舰的甲板是那种并不规则的形状,尤其是美国海军的那种大型核动力航母。其实航空母舰的甲板并非都是这种不规则形状,也有较为规则的长方形。如英国已经退役的“无敌”级轻型航母、意大利的“加富尔”号等等。二战之后建造的现代航空母舰的甲板形状与其搭载的舰载机自身的起降与其自身的作战使命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种不规则甲板其实叫做“斜、直两段甲板”,又名“斜角甲板”。由英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明。

(采用直通甲板的美国海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CV-13“普林斯顿”号)

其实,在二战时或二战前,也就是航空母舰发展的早期阶段。各国包括大型航母在内的甲板也都是较为规则的长方形。包括二战中美国海军大批量建造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日本海军“赤城”级航空母舰……在那个时代,直通甲板是各国航空母舰的标准配置。但在战争的实践过程中,这种直通甲板的运作效率十分低下。由于其直通甲板在运作时,大部分的作业区经常容易被甲板上的舰载机挤满,因此在起飞飞机的时候,往往要将飞机停在甲板后部,从而没有了飞机降落的区域,换言之——就是飞机在航母上的起飞与降落不能同时进行。所以,直通甲板对于长时间高强度的作战情况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了解决飞机同时起飞与降落的问题,英国海军上校卡梅尔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明了“斜角甲板”,并成功运用,成为现代航母的主流特征。

(服役后期改装了斜角甲板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CV-11“勇猛”号)

所谓斜角飞行甲板,就是在原本的直通甲板右舷的中间稍稍靠前的位置,加装一块与舰体呈一定夹角的甲板。加装斜角甲板就相当于将航母甲板分成了两个作业区: 直通前甲板主要承担弹射或者滑跃起飞飞机的任务。而甲板的后半段,即斜角甲板的所有部分,主要用于航母舰载机的降落,必要时,也可以在斜角甲板上加装弹射器起飞飞机。这样一来,航母舰载机的起飞与降落就可以同时进行,飞机出勤率和作战效率就会大大提高。1952年,英国皇家海军在R-06“半人马座”号航空母舰第一次加装斜角甲板进行实验,效果不错。于是,在战后航空母舰的发展中,斜角飞行甲板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大型航空母舰的典型特征。

(最早加装斜角甲板的英国皇家海军R-06“半人马座”号航空母舰)

斜角甲板的发明有效提升了航空母舰甲板的作业效率,这就直接导致了航母自身综合作战能力的提升。包括美国海军现役的所有航空母舰,海军“辽宁舰”与新建的001A型航空母舰,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印度海军“维克拉玛蒂亚”号与新建的“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等等,都采用斜角飞行甲板。不过诸如意大利、西班牙、泰国等国的航空母舰依然采用直通甲板作为作业区域。

(采用斜角甲板的海军“辽宁”号航空母舰)

对于一些海军实力不是特别强的航母拥有国来说,发展美国式的大型航空母舰就显得有些奢侈,而发展中型航母又显得太不划算,因此发展轻型航空母舰就显得太合适不过了。对于轻型航空母舰来说,其主要的功能特点就是适用和多样,可以应对局部地区一定强度作战的需要,同时满足一些多元化任务(如人道主义救援、运输物资等等),并不是像大型航空母舰那样争取海上的制海权与制空权。因此其搭载的作战飞机并没有大型航母那么多样,通常只是一些如F-35B、鹞式等等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与大量执行反潜、预警、救援等等辅助任务的直升机。所以没有必要去过多强调作战效率的轻型航空母舰就没有必要花过多的钱去加装对于其来说并不适用的斜角甲板。

(采用直通甲板的意大利海军“加富尔”号航空母舰)

辽宁号航母加满油需要花费多少

航母都是吞金巨兽,辽宁舰也不例外,先说说辽宁舰。辽宁舰是我们第一艘航母,算是航母培训大学,培养航母人才,当然也圆了我们多年的航母梦!感觉每次辽宁舰在亮相,就心潮澎湃,给人感觉战斗力直线飙升,一直到我们公布了航母夜间起降训练,告诉世人,我们航母具有完全战斗力!现在002航母正进行第五次试航,之后就能交给海军入列了,双航母时代的来临,更是令人热血沸腾。

图:海军航母战斗群

辽宁舰配备的是四台乌克兰TB-12蒸汽轮机,总功率达14.9万千瓦。作为蒸汽轮机的配套设施,辽宁舰还有八个锅炉,专门提供高温高压蒸汽,冲击汽轮叶片,运动的汽轮叶片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螺旋桨叶片旋转。核动力和常规动力的区别就在这里,核动力靠核裂变产生热量把水烧开产生蒸汽;常规动力靠烧重油把水烧开产生蒸汽,烧油的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航母都是吞金巨兽,于是很多军迷就关心辽宁舰出海演练,油费得花多少呢?

首先就是辽宁舰的燃料,重油。什么是重油?重油就是原油提炼出汽油和柴油后的残留物。重油粘稠度高,易凝固,公路的沥青就是重油再分馏提炼的产物。船舶烧的重油是经过再加工的,热值大,燃烧温度高,闪电高,不易燃烧。重油的闪点是180-330℃,汽油是-55--20℃,柴油是55℃以上。因此重油安全性非常高,这种油在燃烧之前还需要加热,以降低粘稠度,方便管道输送。

辽宁舰当然也使用重油了,不但安全可靠,而且价格便宜。目前柴油价格在8000吨左右,重油(燃料油380号)价价格是3300元/吨左右。而在某期军事栏目中,有提到辽宁舰一次加满燃油大约在8000吨,也就是3300*8000=2640万元左右。当然这样的锅炉理论上能烧任何油,柴油也没有问题,但是成本支不住,一次如果 加满柴油8000*8000=6400万,成本太高,而且柴油燃点低,不利于安全!

辽宁舰加满油在2640多万元,如果经济巡航速度16节可以跑7000公里,每跑100公里耗油60吨,即使是便宜的重油也是20万元,一辆中档小汽车没了,像辽宁舰去南太平洋远洋训练三十多天的时候,光航母消耗的油费就是3500万!

所以说,航母都是货真价实的吞金巨兽,辽宁舰也不例外,光燃油费整个服役生涯恐怕都要烧好几十亿。常规航母虽然建造便宜,但是加上服役生涯的燃油费恐怕比核动力航母成本更高。比如美国尼米兹造价50亿,如果尼米兹换成常规动力造价起码也是45亿,但是核动力好处就是一生无限动力,无限航程,根本不需要加油,功率更大,提供的电力也更充足,性价比反而更高一些。而且节约下来大量空间,用来装、航空燃油、生活物资等,海上自持力成倍增加,这在战场那就是绝对优势。希望我们的004航母能摆脱常规动力约束,这样我们就不用成天去羡慕美国了(法国的核动力航母不值得羡慕)!

洋务运动的自救自强学习过程中都学了些什么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由一批有识之士(以汉臣为主导的洋务派)在面对列强侵略时,国家割土赔款的痛定思痛后,引进西方军事装备、利器制造、科学技术等以挽救清朝统治,以图自强、以实现近代化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前期口号是“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由此可见“国强民富”是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但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中,洋务派还是脱离不了儒学的约束。故而,洋务的主要指导思想为八个字,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也就决定了洋务运动根本不可能改变当时的政体。在保留封建皇权的前提下,“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谋国之道能够成功是微乎其微的。

而代表这场自救运动失败的事件就是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洋务运动的鼎峰)的全军覆没,以清王朝签署《马关条约》求和而告终。

那么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否能说明其没有任何的历史功绩呢?恰恰相反,洋务运动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洋务运动离不开器和人,所以抛开其他光看这两点,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是巨大的。1.洋务运动改变了人们对“器”的认识!

先秦时期,格物学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学科,是研究“物之理”的理论基础,它是儒家“三纲八目”中“八目”基石,也是儒家认识论、方的研究方向。

但因为文化断层,自汉以降,士大夫们对“格物”的认知产生偏差。尤其是宋元以来“理学”成为社会主流后,“格物”在士大夫们的心中位置一落千丈。

朝廷虽然设有工部,社会也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但总体上“工”还是上不了台面,“商”往往还能超越“农、工”,隐隐位居社会层次的第二位。

尤其到了乾隆后期,士大夫们大都视科技或发明创造为“奇淫技巧”,并被围追,视“格物”为异类!

但是西方列强的炮声告诉大清朝的士大夫,“格物”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中有多重要,“格物”和“理学”都对稳固皇权统治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一味排斥“格物”,等待大清国的就只有灭亡!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的本质就是纠正了儒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偏移,恢复了“格物学”应有的地位,提高了“器”的作用,在客观上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洋务运动改变了社会对“人”的认识!

自科举取士成为定制后,读书、做官是当时社会上最高尚的情操,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当然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是皇权时代,但社会分工已经细化,不可能人人都去走科举道路,这就使得社会必须对人群进行分流。

洋务运动的意义就在于,为那些无法在科举道路上取得成绩的人们找到了另一条出路,继而成为自己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也为近代培养了自己的产业工人。

如:

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不但培养了近代海军人才,还培养了近代造船专家以及熟练的造船工人。

李鸿章的江南机器制造局,不但可以自己制造枪炮满足需求,还存在翻译外文的文化机构。而更为重要的是,洋务运动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开启了人们的思维,让有识之士看到了清王朝的和,没落的皇权制度已经完全阻碍了的发展,那么它、效仿西方建立一个真正的强国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所以洋务运动也可以看成是埋下了清王朝覆灭的根源!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0-2025 www.pzqsw.com All Right Reser 奇石软件园沪ICP备2023014488号 免责申明

声明: 本站所有手机app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