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吕布吗,真实的吕布是怎样的人
“辕门射戟”“养鹰飏去”等成语都与汉末三国时的吕布有关。
世人又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吕布在历史长河中绝不是庸庸之辈,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呢?
有书君阅读《三国志》等历史著作,发现吕布“辕门射戟”绝非浪得虚名,他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后人又称培养吕布如“养鹰飏去”,翅膀一硬便反过来咬主人一口,是个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小人。
一、吕布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持一枝方天戟,骑一匹赤兔马,驰骋天下,杀敌无数,世称“飞将军”。
说吕布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从“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两个典故便能得到印证。
“辕门射戟”
东汉末年,袁术手下大将纪灵攻打刘皇叔,刘备立刻写信向吕布求助,吕布满口答应。
可不久纪灵发现吕布有援助刘备的迹象,赶紧送粮送物要吕布坐山观虎斗,保持中立。
吕布得了好处,左思右想:救刘备吧,这纪灵袁绍不会放过自己;不救刘备,任由袁绍做大做强,唇亡齿寒,自己将来也会被袁吃掉。
最后想了个两全之策:请两个人来吃饭喝酒。
吕布见了纪灵、刘备,一块喝酒吃肉。
吕布在酒宴上提了个要求:你们两家和我打个赌,我如果用箭射中辕门外画戟上的枝尖,你们两家就别打了,如果射不中,你们两家请自便。
刘备一看,直叫苦,这离辕门外至少一百五十步,那枝尖细得看都看不清。
这不明摆着要让纪灵攻打自己,吕布坐壁上观,坐视不管嘛。但又不敢不同意,只好苦笑着答应。
纪灵一看,这吕布果真拿了好处,向着自个儿,便爽快地答应了。
结果吕布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箭应声而岀,直朝画戟射去,不偏不倚,正射在了枝尖上,吕布用自己精湛的箭术免去了一场厮杀。
这便是“辕门射戟”的典故,从这典故可见吕布确实有百步穿杨的真功夫!
“三英战吕布”
话说当年虎牢关下吕布战八路诸候,无一能敌,最后张飞、关羽、刘备三人齐上阵,吕布以一抵三,酣战八十多个回合。
张飞来势汹汹酣战吕布,却打得难解难分,五十多回合仍不分胜负。
关云长急了,挥舞着82斤重青龙偃月刀向吕布砍将过来,顿时,三匹马呈丁字形混战在一起,来回战斗三十多个回合,吕布仍然金枪不倒。
刘备骑上黄鬓马,持双剑,也来助一臂之力,他斜刺向吕布,三个把吕布团团围住,向转盘一样向中间厮杀。
吕布渐渐地招架不住了,赶忙向刘备面上一晃,虚刺过去,刘备一闪,吕布忙转身,拖着戟儿回到自己阵地,忙收了兵。
这以一敌众之后,还能以一敌三,确实是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吕布的英勇战绩不仅仅这两个小故事,在《三国志》里面记载十分清晰:
虎牢关前吕布三回合被刺死方悦,一回合刺死穆顺,潘凤。
王匡、武安国、公孙瓒、于禁、乐进、夏侯惇、典韦等皆为手下败将。
曹操破吕布时,吕布已打败数十人,曹操趁吕布打得精疲力尽,又派夏侯渊、许褚、典韦等六将一起群攻,吕布还与他们打20回合,这才抓住吕布。
这足见吕布被称为三国时有天下第一猛将,是实至名归。
二、吕布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吕布骁勇善战,人人都想得而为己用,诸侯丁原见吕布年少勇武。射箭本领超强,手臂的力量惊人,赶紧认他为义子,做自己的左臂右臂。
然而,却上演了一部“养鹰飏去”的雷人狗血剧,当吕布渐渐强大,便有了更大的野心。
当董卓给吕布送去金银和赤兔马,吕布见利忘义,杀了义父,献上丁原头颅,换取更大利益,当上了骑都尉。董卓还认了吕布为义子。
跟了董卓以后,当吕布和董卓的婢女有染,董卓大动肝火,向他扔戟痛骂,有一个叫王允的待吕布不错,劝说吕布杀董卓,勉得受气。
吕布认为父子不可以互杀,王允劝道,他向你扔戟时,绝对没有把你认作儿子,现在不杀他,将来他会。而且许以更大的官职,吕布便行动起来。
吕布于是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封温侯,与王允共同把持朝政。
因为吕布忘义杀丁原,背恩诛董卓,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袁术袁绍不敢和他合作。
当初为了讨好袁术,获得利益,愿意结为儿女亲家,女儿已上了花轿,送出了城。
当他听了手下谋士之言,又改变了初衷,连忙快马加鞭,把女儿给接回来,当被围邳下。
又准备把女儿送去袁术,以换取袁术的助力,一个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小人形象昭然若揭。
吕布投靠刘备,却趁刘备攻城掠地之际,又抢了刘备的地盘。
这种人只讲利益,不留情面,毫无诚信可言,在各方势力拼斗中,人人皆对其失去信任,不但不接纳他,而且群起而攻之。
最后当曹操水淹邳下,吕布的部下陈登、张弘叛变,曹操抓住吕布后,他又故技重演,想投靠曹操,好话说了一箩筐,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
天下就我俩是能人,现在我服了你,只要我们两人共谋大计,那天下便是你的了!
曹操有些迟疑不绝,被刘备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与董太师乎”点醒,于是立即处死吕布。
可叹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因为自己为人背信弃义要了命!
杀吕布者,吕布也!是不讲信用,反复无常要了吕布的命!
吕布英勇善战本堪称乱世枭雄,但背信弃义的为人却让后人所不齿。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原因有些让人无语,项羽和英布都被自己给坑了,这才让刘邦捡了便宜。
英布和刘邦一样,是平民出身,甚至他混得还不如刘邦。刘邦好歹祖上曾是贵族,刘邦自己也混了个亭长当当,在地方上也能耍耍威风。
英布则是实打实的平民百姓,整天靠土里刨食为生,这也注定了此人没有什么见识。
英布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人给他看相,说他将来必定犯事受刑,但是只要他能挺过去,就能称王一方,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别人都认为这是玩笑话,但是英布却将此事牢记于心。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英布后来真的犯事了,被处以黥刑,也就是在身上刺字。对此英布不仅不害怕,反而很高兴,他认为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
后来他被罚到骊山服苦役,他就借机与同样流放至此的豪杰们往来,收服了一大批人,最后竟然带着这帮人逃出骊山当起了盗匪,英布则是这群人的首领。
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秦国义军四起,英布也加入了反秦义军的行列。
当时义军之中势力最强的要数项梁的队伍,项氏一族是楚国的贵族世家,项梁乃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加上项梁尊奉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仍叫楚怀王),其他义军纷纷加入项梁的队伍。
英布也是因此投奔了项梁,在其手下为将。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楚怀王就是个傀儡,义军的实权掌握在项梁和一干有实力的将领手里。
不过谁没有点梦想呢?这楚怀王自然也不甘心只当个傀儡,而这也是一连串问题的起因。
他趁着项梁战败被杀、义军群龙无首的时候站了出来,将项羽、吕臣等人的收归己有,然后又破格提拔宋义为帅,统领各路义军出兵秦军。
宋义曾经在楚国当过官,此人颇有智谋,可惜在义军中地位低下,不受重视。
当初,项梁接连大败秦军,有些飘飘然了。宋义发现后,曾经劝说项梁,指出此时义军将领骄傲自满而士卒又怠慢松懈,反观秦军不断调兵遣将,兵力越来越多。这样下去,项梁必败。
可惜此时的项梁根本听不进去,不过项梁好歹是贵族,涵养还是有的。他便将宋义打发去出使齐国,省得他在自己身边指指点点的。
宋义在路上恰好遇到齐国使者,他便劝使者慢点走,因为项梁必败。走快了只会和项梁一起倒霉。
结果一切都被他言中,秦朝全力调动增援前线,加上项梁轻敌,最终被章邯率领的秦军消灭。
也正是因为此事,楚怀王才知道有宋义这么一个人,立刻对其破格提拔,意图扶持自己的势力。
当时章邯的秦军正在围攻赵国,宋义率领大军到达安阳后便止步不前,一呆便是四十六天。
项羽看不下去了,前去要求宋义立刻出兵营救赵国。宋义告诉他,秦军强大,此时出兵胜负难料。最好等秦军和赵军打出个结果再说。
如果秦军赢了,那也是疲惫之师,此时出兵胜算将大大增加。如果赵军赢了,到时候再出兵和和赵军前后夹击,不用付出太多代价便能消灭秦军。
最后宋义还不忘嘴贱补一句:领军作战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不如我。
这明摆了是在指桑骂槐,说项羽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
项羽哪里咽得下这口气?更何况他早已对大军驻足不前充满怨言,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借口商议军务,直接将宋义给咔嚓了,夺取了大军的指挥权。
此后义军便一直在项羽的统帅下与秦军作战,楚怀王再次成了一个摆设。而英布也是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逐渐得到项羽的器重。
当时义军和秦军隔河而望,项羽派英布率先渡河击退秦军,为大军渡河创造了条件。其后,项羽破釜沉舟和英布互相配合,硬是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后来项羽的大军被阻挡在函谷关外,又是英布率领少量兵力通过小路偷袭函谷关守军,使得义军得以通过。
可以说,如果没有英布,义军难以击败秦军,秦朝的统治。
也是在这一连串的战斗中,英布和项羽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项羽将英布当做心腹。
后来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并以义帝的名义分封诸王,英布被封为九江王。
此时项羽和英布的关系好得不得了,就连英布自己都想不到自己会背叛项羽。
然而,义帝的死却改变了这一切。
就在完成了分封诸王后不久,义帝熊心便启程前往他新的都城长沙。项羽安排英布等人在半道上暗害了义帝。
项羽想要杀义帝,原因很简单。
义帝是他项家所立,身无寸功却居于他项羽之上。虽然义帝没什么实权,但是项羽见到义帝还要行礼称臣,这让只认同强者的项羽非常不爽。
而且义帝趁着项梁战死的时候,竟然企图夺取义军的军政大权,还让自己听命于宋义这种没有什么军功的人,他不服气。
别看义帝平时啥用也没有,但是他又是当时不可或缺的存在。
因为义帝的存在是分封制存续的根基,分封制之所以能存在那么久,是靠着一套严谨的礼法体系,而这套体系的最顶端便是天子。过去是周天子,此时是义帝。
这也就是为什么春秋五霸都尊奉周天子,而战国七雄想要搞点大的结盟,必须拉出周天子这面大旗。
凡事都要师出有名,这名便是天子,便是义帝。所有诸侯王在名义上都是义帝分封的,他们都是义帝的臣子。只有义帝在,分封这套体系才能玩得下去。
义帝一死,各种问题便接踵而来。
首先是田荣赶走齐王,自立为齐王,公然起兵反对项羽。接着赵国与齐国结盟,一同对抗项羽。
还有就是一直图谋天下的刘邦也开始吞并三秦之地。
这些事情看上去没什么关联,其实正是分封体系瓦解的征兆,君臣尊卑关系已经乱了。也就是从义帝死的那一刻开始,一切便重回战国时期,诸侯国间互相争斗已经无法避免。
但是此时的项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上项羽根本不理解,项梁当初为何要立熊心这个楚怀王。
项梁是真正的贵族,他明白熊心的价值所在。有了熊心,军心民心尽归项氏一族,这样才能号令群雄。
项羽从小不学无术,只好武艺,根本算不上贵族。在他看来,拳头大的就是老大,就是天子。毕竟他生活的战国晚期,就是这么一个世道。
对于项羽来说,当时他的实力最强大,他就是天子,他就是老大。其他诸侯王都是他的臣子、小弟,听从他的号令是应该的。
所以他在齐国的时候征召英布一同出兵,这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结果英布只派了手下将领带了几千兵马同往。
其实这事情很好理解,英布奋斗了几年,好不容易当上一方诸侯,是该享福的时候了。秦朝这个敌人已经不在了,他可没兴趣掺和项羽和田荣的私人恩怨。
再说了,英布是义帝的臣子,不是项羽的臣子。此时义帝不在了,还是英布自己干的。从他杀死义帝的那一刻起,君臣体系便已经崩溃了。英布就更没有理由听命于项羽。
英布派兵一方面是看在往日的情分,另一方面是畏惧项羽的强大实力。就算他拒不出兵也完全说得过去。
英布以为自己派几千人意思意思也就够了,结果却把自己给坑了。
对于英布的敷衍,项羽非常不满。多次派人斥责英布,并催促他全力出兵。
英布怎么可能这么做?他和田荣无冤无仇,他凭什么为了项羽消耗九江国的国力?
于是他继续装死、拖延,就是不出兵。
后来发生了彭城之战,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率领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这下子英布害怕了,他担心自己遭到项羽的清算。
恰逢此时刘邦的说客随何前来拜访。
随何帮英布分析形势,认为和刘邦结盟对英布最有利。
首先,英布屡次拒绝项羽的征召,已经把项羽给得罪了。项羽强大,等他收拾了刘邦、田荣等人,必定会清算英布。
到那时候英布不仅荣华富贵没了,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其次,别看刘邦现在打输了,但是刘邦的赢面还是很大的。只要英布肯和刘邦结盟,一定可以打赢项羽。
最后,刘邦答应事成之后给英布更大的封地。
英布动心了。倒不是因为刘邦许诺的好处,或者吹嘘的实力,而是他真的担心遭到项羽的清算。
所以第二日项羽的使者到来,他才会犹豫不决,在考虑有没有可能和项羽修复关系。他真的不想卷入这场席卷天下的战争,他就想享受下好不容易得来的荣华富贵。
结果随何得知项羽使者到来,直接找到使者,声称英布已经和刘邦结盟。英布一看这些怎么都解释不清了,只得听取随何的意见,杀死项羽的使者,正式起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布并非真的想背叛项羽投靠刘邦。而是项羽和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完全不一样,导致了一场无法挽回的误会。
英布为求自保背叛了项羽,可惜却并没能得到善终。
在刘邦战胜项羽登基称帝后,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英布被封为淮南王,封地比之前大了好几倍。
没过多久,刘邦就开始着手除去异姓诸侯王了。在看到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人都被杀后,英布惧怕不已。
这一次,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得起兵反叛,搏一个未来。为此英布开始积极整军备武。一方面偷偷扩充军备,另一方面四处派出斥候,监视周边的一举一动。
一旦等英布准备完毕正式起兵,刘邦都要避其锋芒,他这汉初最能打仗的武将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到时候虽说英布无法消灭汉朝,但是称霸一方是绝对没问题的。
可惜这中间发生了意外。英布因为怀疑自己的小妾和他手下一个叫贲赫的臣子有染,于是下令抓住贲赫。
可惜贲赫事先得到消息,逃离了淮南国。贲赫一口气跑到刘邦面前告发了英布的计划。
这使得英布在没有准备周全之前就仓促起兵,刘邦亲率大军征讨英布,最终将其斩杀。
如果项羽没有杀死义帝,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英布在接到项羽的征召时,立刻率领九江国的大军出击,也就不会出现英布与项羽反目的事情。那么楚汉争霸的结局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项羽杀义帝,坑了自己。而英布只派了几千人敷衍项羽,也坑了自己。至于刘邦,只不过是捡了个便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