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江南百景图李氏四级(公务员的调任条件)

时间:2023-06-29 10:20:53人气:83 作者:未知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 类型:教育教学大小:24.41MB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4
  • 标签: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功能实用,操作简单,做完题后点击...
立即下载

公务员的调任条件

历史根源就很好分析了,从西方国家历来的政体入手就可以了,顺便别忘了各国间的交流,因为西方国家是一个在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国家群体,跟不同。
文化背景:指沟通主体长期的文化积淀,即沟通主体较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的总和。
我给你举一两个例子 儒学的地域文化背景
地处泰山之阳、黄淮平原东部的邹鲁地区原属东夷,农耕文化和礼乐传统发达较早。大汶口文化与海岱龙山文化的考古成果令人信服地证实了这一点。商部族源出东夷,商王朝在盘庚迁殷以前,曾在这一带建都四十余年。西周建立后,周公父子受封建鲁,这里又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头号重镇与姬姓贵族推行“周礼”的示范性大国。鲁国初封时,因为周公的关系,在各大诸侯国中有着特别优越的地位,曾被赐以整套的祝宗卜史、文物典册、官司彝器,后来又被特许祭祀周公可用“天子礼乐”。鲁国宗法贵族也以恪守周公“遗训”为职责和荣耀,所以直到春秋时期,鲁国仍以完整保存“周礼”著称。
向来史家都称春秋社会的导致“礼坏乐崩”。实际上,如果着眼于孔子学术的主要特点,则春秋时期无疑是西周礼制的“复述”期(包括改造和突破),郑重其事的礼学和后世儒家所推崇的理想“周礼”形态都是在这一时期逐步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广义的“周礼”涵盖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但从较狭的意义上理解,它主要还是姬姓宗法贵族的礼制,并不能完全包括各地诸侯国独具特点的传统礼制和民间礼俗。《左传》襄公十年记晋人称道“诸侯宋、鲁,于是观礼”,是说宋存“殷礼”,鲁存“周礼”,各具典型。而与鲁国为近邻的小邦邾国、大邦齐国等,保存“夷礼”特多,仍与鲁国宗法贵族的独“秉周礼”大异。其实,即使在鲁国及鲁都城内部,“周礼”与“夷礼”、“殷礼”并存的局面也从未消失。鲁城内有“周社”、“毫社”,后者即是为土著的殷遗民专门设置的行礼场所。前些年在曲阜鲁故城内发掘出两组墓葬,葬式、葬俗和随葬风格都迥然不同。其中甲组墓属于土著墓,从西周初年一直延续到春秋晚期,突出特征是盛行殉狗,随葬陶器组合规整,且流行簋、豆等圈足器,制作也较精致;乙组墓属于周人墓,有的下及战国早期,而绝不见殉狗,随葬陶器则制作较粗陋,组合亦凌乱,且完全不见簋、豆等圈足器。两组墓差别如此之大,可使人们获得对“周礼”的新认识。看来古籍所乐道的伯禽受封之鲁而“变其俗,革其礼”,即使确有其事,那实行的程度也相当有限。
“周礼”与民间礼俗的差异既包含了阶级对立的内容,也包含了国、野之别。所谓“礼坏乐崩”,主要是指周王室东迁后上层贵族社会礼制的混乱与多变,对民间礼俗未必有多大影响。据我们所考察,孔子早年习礼所接受的还是“殷礼”遗制。他是殷王室后裔,但自幼生活在鲁地,接触最多的还是东夷风俗。他“十有五而志于学”,由于家境贫困,曾做过仓吏、牧吏之类卑微差事,实际是通过“宦学事师”的途径求学的。起初他还不可能学习贵族礼制,《论语·八佾》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被时人讥笑为“邹人之子”不“知礼”,说明他那时对“周礼”还知之不多。《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郯子朝鲁时,讲了一大篇“少昊氏鸟名官”的古史传说,孔子闻所未闻。他真正了解和研究东夷古史大约自此始,时年27岁。与当年郯子所说少昊兴起时的“凤鸟适至”恰成对照,他在36岁时“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说明他已开始自觉搜访古代文化遗产了。他对东夷文化始终不能忘怀,晚年还萌生过“欲居九夷”的念头(《子罕》),又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公冶长》)。
孔子自称“三十而立”。到鲁昭公二十四年,即他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去世,临终立下遗嘱,令其二子(即南宫敬叔和孟懿子)师事“圣人之后”的“达者孔丘”学礼(见《左传》)。这表明孔子此时已经以办私学成名,他的贵族后裔身份也得到鲁国贵族的承认。《史记·孔子世家》说他稍后由南宫敬叔陪同,到东周王都洛阳“问礼”,并会见了做史官的老子。孔子真正得以系统地接触周官典籍,并全面检讨“周礼”,恐怕就始于此时。后来随着所办私学的扩大,他一面整理和传授《诗》、《书》、《礼》、《乐》等典籍,一面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学说体系,最终以一位古典王官文化继承者、传播者和集大成者的成就,成为鲁国的“国老”和儒学的开山。
孔子的学术以礼学为主干,在总体上表现为“述古”的形式,但基本精神还是“维新”的。他强调“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三代之礼皆相因而损益,“其或继周者”仍会有变化(《论语·为政》)。这观点可说是古礼学上的一大发明,也是他会通“殷礼”入“周礼”的纲领。他还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八佾》)这等于承认各国礼制自有其传承统系。所以,孔子所标榜的“周礼”实际只是他认为在春秋之世合理而适用的理想礼制形态,而决非是周公时代的礼制原形;否则,他也不会被称为“圣之时者”
唐诗兴盛的文化背景
唐朝是广为认知的诗歌天堂, 所谓”唐诗宋词元曲”, 其中把诗归结于唐, 也可看出唐朝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与垄断之势. 而关于唐诗繁盛的原因,从古至今,众说纷纭. 总和起来, 就是唐朝的经济, 政治, 文化, 历史这四方面都极为适合诗歌的发展, 从而使得其在唐朝达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顶峰.
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在历史上, 唐朝时期的是个可称之为天朝大国的时代 大唐王朝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如此繁荣的经济给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简单来说, 就是如果还吃不饱肚子, 脑袋随时可能搬家的状态下, 恐怕不是大发诗情的好时机. 而唐代国富民强, 前有太宗贞观, 后有玄宗开元. 杜诗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社会几乎达到了上古大同的地步. 在这样国泰民安的时代, 诗歌找到了能让其茁壮发展的肥沃土壤.
而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 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首先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 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 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 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 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诗人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如许的胸襟, 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 万家争鸣.
其次, 唐朝极重诗才, 严羽的《沧浪诗话》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虽不全面,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高祖武德四年开科取士, 第一场既考诗赋,考五言排律,每诗要求 12 句, 太宗开[文学馆]「弘文馆」以征文人.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唐代的统治者之好诗词歌赋, 犹甚往朝. 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 录入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并序》列位卷首。而后的高宗,则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 都对此十分重视. 不仅如此,王室成员中的后宫佳丽,公主王孙,能言诗的也不在少数, 他们所起的引领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再有, 唐皇帝重视诗,更重视诗人, 很少广兴文字狱而耸人听闻. 太宗有《望送魏征葬》,玄宗有《送贺知章归四明》, 宣宗有《吊白居易》. 甚至连犯了死罪的诗人照样为他们编集出版,以示不泯。如此的宽容,历代少有. 唐代咏史诗、讽喻诗,直露且锋利非常, 比起前代被贬的苏东坡或是清代常有的诛族惨案, 唐代的诗人是很幸运的. 他们的君王既不特别神经过敏, 也不过于疑神疑鬼, 否则以当时的文风, 十有是要杀头的.
第三点文化, 也是唐诗不可或却的兴盛条件之一. 在这里文化即指文化背景而说. 其一, 唐朝上至宫廷秘闻, 下至生活百景无一不可入诗, 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 格律更加成熟完整,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 丰富的文化背景, 给唐诗带来了绚丽多彩的发挥天地. 而在文化背景当中的另一点, 就是唐代诗人不仅限于王侯将相, 清代编撰的《全唐诗》, 作者除文人和帝王将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和尚尼姑,娈童,渔民樵夫,神棍艺人,甚至乞公丐婆”. 再加上唐朝是一个思想十分自由开放的社会, 给唐代文学的空前发达繁荣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文化氛为之下, 唐诗的蓬勃发展是绝对可以理解而且是必然趋势的表现.
最后的原因, 则是相对贫乏的历史积累给唐朝诗歌的君临天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唐诗之前虽有诗经楚歌,陈宫梁体, 但并无任何需要仰视的高峰. 能白纸为画, 从心所欲, 自然挥洒自如毫无顾忌. 以此使得后世之人犹如泰山在望, 遮阴蔽日, 目光所及均不离隙, 时有心生戚戚之感. 鲁迅先生曾说“唐后无诗”, 也意由此.
满意请采纳

为什么唐朝出现那么多诗人以及诗作,是文化现象还是历史必然

谢谢邀请!

浅论唐朝——诗歌文化的“黄金时代”

人类历史上诗歌发展的巅峰——黄金时代,是赫赫有名的大唐帝国时代!隋朝的灭亡,历史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封建的大唐王朝!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华和鼎盛时期。这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文学——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化发展的瑰丽现象!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封建历史的成因

隋朝的终结,却开启了历史的辉煌时代:唐朝。翻开卷帜浩繁的史册,那个光芒四射的时代扑面而来,那个由李氏父子执导并主演的大唐荣耀——拉开序幕!三百年,太短!历史却幸运地迎来了“贞观之治”,很快又进入了“开元盛世","天宝盛世"。于是,繁华鼎盛的社会经济,伴着开明的励精图治,终于让这个时代绽放繁华的历史之光!

天有不测风云。好好的一片晴空,却飘来一块乌云!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乱臣贼子竞然不知天高地厚,生生乱作,硬是整出一段丑剧:“安史之乱"!弄的大好时光,一片鸣咽,美丽山河,云烟四起!以至于,扬玉环香殒马嵬坡,历史万年唏嘘声!

还有,那就是"泾原兵变”。正是应了那句名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安史之乱"——“泾原兵变”的后果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夲来的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局面,一下子变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让人感概万千的何止如斯?

第二,繁华效应,催生了文化绽放。

无论如何评价,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化成就,是唐朝亮丽的风景线!是诗歌的国都,但唐朝的诗歌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时代,无论怎样审视,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无论从艺术各方面,都是璀璨的瑰宝,令人无法期及,令人震撼,高山仰止!

纵观全唐诗篇,以清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为数量最多,共收录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而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共收录七十七位诗人的作品,共三百一十首。其中包括了唐初,唐中,唐晚期的精华作品,而成为历代后人的模范读夲,启蒙教材。

第三,诗歌不单单作为文化现象独立存在,源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鼎盛。鼎盛的政治,社会经济的繁荣,刺激了文化的飞跃!二者互为因果关系,不为独存。即文化成就源于肥沃之土,更需要明媚的春色,特别是益于滋润的空气和成长的氛围。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无异于优质的生长要素:肥沃土地;清新空气;环境氛围。繁华的气象,开明的统治,更像干涸土地的雨露,而诗人的大批涌现,恰似雨后春笋,遍地生机。例如,盛世“开元之治"的重大贡献者——張九龄,官至宰相,直言敢谏。每次向唐玄宗推荐人材,玄宗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而张九龄诗风素练质朴,寄寓深远,发人生概望。且一扫唐初沿习六朝的绮靡诗风,被誉为:岭南第一人。其著名作品如:

感遇二首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昔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至此,应该看到"开元盛世"与大批优秀的诗人涌现的直接关系。因为唐玄宗的用人用材标准是:风度得如九龄?

而名家名流巨星辈出,云蒸霞蔚,达到诗歌的最高时代,与唐朝社会政治经济鼎盛发展关系密切呈现。现笔者把这些伟大诗人及其称谓部分列举:

唐诗三座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誉为诗仙,谪仙。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誉为诗圣,诗史。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誉为诗魔,诗王。

王维——誉为诗佛。

李贺——誉为诗鬼。

贺之章——誉为诗狂。

刘禹锡——誉为诗豪。

陈子昂——誉为诗骨。

从以上荣誉称号,可以看到这些伟大的诗人的光芒四射的成就!

第四,安史之乱和泾原兵变,也是诗歌文化的催化剂。民不聊生的生活状态,使诗人站在的时代路口悲歌一曲,为民大放悲声!

第五,放眼唐朝文化天空,群星璀璨,风起云涌!星光灿烂,目不暇接!

譬如说,初唐四杰:

王勃,扬炯,卢照邻,骆宾王

譬如说,山水田园派: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

譬如说,大历十才子

司空曙,韩翊,李端,卢纶,吉中孚

苗发,崔峒,耿瑋,夏候审,钱起

譬如说,花间派代表——温,韦

温庭筠,韦庄

譬如说,永贞革新十领袖

二王——王伾,王叔文

八司马——刘禹锡,韩泰,陈谏,柳宗元等

譬如说,新乐府运动支持与推动者

张,王乐府——張籍,王建

凡此等等,数不胜数。由此可见,唐朝诗人在社会发展中诞生,并在社会繁荣中歌唱。

综述,唐朝诗歌的璀璨绽放,源于那个盛世年华。笔者在这里引用诗魔白居易的一句名言作为结束语: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以上,为笔者的一家浅论,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不足之处望谅解!分享一下,谢谢关注支持!


永州有哪些好的旅游景点

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了!因为我在永州自驾游了十多天!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九嶷山、浯溪碑林什么的,我就不说了。下面我要说说我认为永州最值得去的三个地方,就算是永州本地人,也不一定都去过这些地方哦!(PS: 我不懂摄影。)

上甘棠古村

黄昏下的上甘棠美得像一幅画,下了车,我用相机拍摄的时候简直都不能移开双目——这里太像电影中的情景了,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在各处的屋顶,晚归的农人挑着担、牵着牛悠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家犬温顺地伏在大门口,只有孩子嬉笑着在村头打闹……

上甘棠是目前湖南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自汉代就开始存在,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了。整个村子除了少数几户之外,全部是周姓族人聚族而居,而且同姓通婚。(希望他们没有生出弱智儿童。)

仔细看就会发现,上甘棠的房子都是屋檐尖尖,向上翘起,并且屋檐下有一圈白线。这是典型的明清时期湘南民居特色:有高大的风火墙和严整的纵深布局,大面积的青水墙面冠以起伏变化的白色腰带,缀以门庐、漏窗。

后来我们看的永州地区的古村落,很多都具有这个特色。

村中有一座宋代古桥——步瀛桥,传说每掉一块砖就要出一个进士。于是孩子们在桥上来回走了数趟,希望能震落一两块砖。

鬼崽岭石像群

吃完早饭出发走省道,到道县田广洞村鬼崽岭去看传说中的“兵马俑第二”的鬼崽石像。GPS导航走到田广洞村就没主意了,于是我们下车去一个木器厂问路,几个小男孩在看电视,连说带比划地告诉我们要走到他们学校附近就到了,但是问他们学校叫什么名字,没有一个孩子说得出来——算你们厉害,耍起连学校名字都忘了!

问好路以后,车子在一条机耕道上摇摇晃晃地走,路上都是下雨过后积了水的大坑,一边走一边提心吊胆,担心车子陷进去就出不来了。

最后历尽千辛万苦,我们终于在一个伐木工人的带领下,到了鬼崽岭上!(我的手遮住的地方是一个洞!)

鬼崽岭石像最早由道县文物局在50年代发现,据说漫山遍野都是石像,距地表两米以下尚有9层石像未发掘出来。石像的来历和作用至今是谜,当地人传说是阴兵,视石像为神明,常以血食祭祀。

我们到的时候,石像只剩下十几个了(就是上面图上这几个!),并且这一圈山岭都用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围起来了。因为盗窃成风,道县文物局将绝大部分石像都运走保护起来。有一个看守的老爷爷就住在这山下。

看守的老爷爷带我们去看了一个“喊泉”,只要大声喊叫,泉水就会冒泡泡。孩子们很兴奋,喊了很久。

宁远文庙的蟠龙石柱

宁远文庙里有20根蟠龙石柱,每根石柱上是立体浮雕的龙凤花纹,雄伟壮观,值得一看。据史料记载,不仅拥有全国古建筑中唯一的龙凤石柱群石雕,还有月台围栏石雕、丹陛石雕、棂星门石坊石雕,及三对立狮石雕,这些石雕的工艺手法囊括了高浮雕、镂孔、浅浮雕、线刻等,工艺精湛,造型生动,线条柔和。

因为进了文庙,我们又不能免俗地烧香拜拜了。这次没有麻烦老娘,我们自己请了香,让孩子们好好拜拜。

黄家大屋也是湘南建筑的典型代表,盖因该地区民风彪悍,斗争激烈,所以房屋的格局多成防御格局——房子呈围合天井式,四周砌筑极高大、无窗户的山火墙,好抵御外来入侵。有家族居住的地方通常有祠堂,但黄家大屋属于宅祠合一,礼制厅起到祠堂的作用。

祠堂是干嘛用的?祠堂就是用来进行公审和关押的地方。古代社会宗族势力大,自由恋爱要浸猪笼沉潭好么?犯了罪,用不着麻烦县令,族长和长老就把你给审判了,然后全族一起给你点天灯好么。。。

黄家大屋破烂不堪,我妈又发挥了她善于搭话的特长,从门口闲坐的老爷爷那里套出,黄家大屋真正的主人已经在海外了,家里出了四个博士,说到这里,我看了儿子一眼以示鼓励,(儿子要哭了 ,这穷乡僻壤的,哪那么多进士、博士,天天让我受刺激。)看着这破烂的房屋真是担心啊,不知道它还能存在多久。

牛娅岭瑶寨

导航不管用了,我们问路的时候一个骑摩托的小伙子示意我们跟他走。结果,太可怕了——去瑶寨要经过一条陡峭又狭窄的盘山路,一路上各种急弯,S型弯,开到顶上以后突然又要急转直下,这瑶寨原来在群山环抱的山底!

开车的和坐车的都心惊肉跳——这搞不好要出人命啊!如果要画成漫画的话,我的头顶一定有许多小泡泡,里面写满了字,都是我的各种可怕的念头。

经过漫长的二十多分钟,我们终于到了瑶寨,进去以后不到五分钟就看完了!

这瑶寨只有两排房子,里面住的是穷得要命的老爷爷老奶奶,看了简直各种心酸——怎么还有人过得这么悲惨!(实际上,我们看的整个江永宁远地区的古村落的人都过着很贫穷的生活,就是因为贫穷和不发达,这些明清古建筑才得以保存。但长久的烟熏火燎,破坏得也差不多了。)

瑶族的房子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养猪的,第二层才住人,第三层不知道是不是起储藏作用,没有认真考据。

距离我们回家的衡昆高速仅有里,下了高速十多分钟就到了,一下车就看到高耸如云的旗杆和李氏宗祠上的牌匾“进士第”。导游告诉我们,这旗杆只有出过三品以上大员才可以立。

导游告诉我们,李家大院房间的木雕窗框没有重样的:雕有凤凰的是大小姐住的,雕猴子的是员外住的,有蝙蝠的是少爷住的。还有一种长寿窗,花纹比较简朴的就是老年人住的。 古建筑的砖雕木雕都富含吉祥寓意,蝙蝠寓意”福“,喜鹊与梅花则寓意”喜上眉梢“,宝瓶寓意”保平(安)“。

下图是我随手拍的李家大院的外墙。

在湘南建筑中, 屋与屋之间的通道通常十分狭窄,但李家大院宗族聚居的建筑之间的横堂屋却十分宽阔。

紫霞岩溶洞

明代驴友徐霞客曾把紫霞岩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第二”,所以这个景区里面还有他的塑像。 紫霞岩溶洞的游客只有黄龙洞的万分之一,但是它的景色却完爆黄龙洞,最重要的是人少,人少好吗!人少是舒心游览一个景点最基本的要素好吗?!

所有的溶洞基本上都是地理学上所说的喀斯特地貌,里面钟乳石、石笋林立,要是没有灯光,简直阴森可怖。

古代道士们经常把钟乳石磨成粉(也叫石钟乳,可以当中药),加点乱七八糟的重金属汞之类的来炼丹,希望得证大道,白日飞升。著名的魏晋时期的“五石散”就是用石钟乳粉做的,吃完以后浑身发热,整个人都嗨起来了,就是吃多了以后仙界没上去,全下地府了。

其实,我还去了很多别的地方,这里写不下了,就算了。

看在我辛苦码字的份上,好歹点个赞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0-2025 www.pzqsw.com All Right Reser 奇石软件园沪ICP备2023014488号 免责申明

声明: 本站所有手机app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