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全面战争三国大汉御林军(为什么何进身为大将军,杀不了十常侍;十常侍不投靠何进)

时间:2023-06-21 11:53:35人气:283 作者:未知

为什么何进身为大将军,杀不了十常侍;十常侍不投靠何进

十常侍之乱是摧毁东汉帝国的导火索,从那以后,由董卓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武装对抗,将东汉帝国推入军阀割据时代,统一的中央彻底垮塌。

“十常侍之乱”的历史背景有点复杂,甚至这个叫法都有问题。如果我们把何进,与十常侍之间的,简单归结为个人矛盾,就很容易产生疑惑:一群,何进对付他们怎么那么费劲?面对威胁,十常侍为何不借风使舵,投入何进的怀抱?

我们从十常侍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以及它与皇权、士族阶级及外戚之间的关系谈起。

十常侍的诞生及政治意义

1.常侍是个什么官

通常认为常侍是宦官,其实不对。常侍是散骑常侍的简称,最早是由士人担任,其职责就是皇帝的随驾侍从,兼有皇帝的政策顾问职能。

汉武帝设立内朝官后,常侍就变成了正式的顾问身份,西汉的常侍大多是士族子弟,品稚较低,地位很重要。由于常侍需要经常出入皇宫内院,所以常侍又分两种,一种加了“中”字头,即中常侍,他们有资格出入内院,没有中字头的,不能出入院。

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宦官出任中常侍,到东汉时期,由于外戚,中常侍全部由宦官担任。他们充当了太后与外朝的联络人,逐步掌握一些实权。

2.十常侍是个什么机构

十常侍应该叫十二常侍,这个称呼来自于汉桓帝时期。梁太后去世后,汉桓帝与大将军梁翼的矛盾加剧。在单超等五常侍的支持下,汉桓帝一举诛杀梁翼及其党羽,夺回了皇权。

汉桓帝为了表彰宦官们的贡献,册封单超等五人为县侯,开了宦官封侯的先例。此后中常侍人数逐步扩大到十二人,形成内朝官核心,习惯称呼叫“十常侍”。

3.十常侍存在的政治意义

由于历史黑化,宦官集团一直被扭曲,其实客观来讲,这是一群生理有缺陷的人而已,他们同样有能力、有追求、有政治理念、有个人立场,他们中有奸邪小人,也有品行高尚的君子,不能一概而论。

从中常侍逐步走向政治中心的过程看,他们其实是皇权用以对抗士族集团的工具。的历史,大致上可以看成是皇权与士族阶级共治天下的历史,士族阶级与皇权之间,既存在相互依存,又存在激烈斗争。

东汉是士族阶级,从豪门向门阀过度的阶段,皇权处于半残废状态。皇帝们为了对抗士族集团,迫不得已,大力培养宦官集团,以对付士族集团,中常侍就是宦官集团的核心。

所以,十常侍其实就是皇权的依附品,是皇权刻意培养的第三方势力。倘若没有宦官势力,恐怕东汉帝国早就进入了门阀士族轮流坐龙椅的时代。

十常侍与士族、外戚之间的关系

从十常侍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十常侍与皇权的关系,那么他们与士族集团、外戚之间什么关系呢?

1.十常侍与士族集团是天敌

毫无疑问,十常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士族集团对皇权的掣肘,他们充当皇权的打手,为士族阶级所痛恨。不光东汉如此,其实历朝宦官势力都是如此,这跟宦官势力的特殊性有关,也因此,有权书写历史的士族阶级,才不断丑化宦官集团。

严格讲,宦官集团都算不上政治势力,只需皇帝一句话,他们立刻灰飞烟灭。宦官不像士族集团,可以通过婚姻关系,家族累世积累政治资本,宦官其实就是个体的叠加,势力很脆弱。

所以,宦官必须依附皇权才能生存,也因此他们在执行皇帝的命令时,往往表现得非常极端,对士族集团的打压,也格外狠。士族集团在政治旗号上不敢与皇权对立,就把所有的仇恨,都加在了宦官头上。

2.十常侍与外戚关系微妙

外戚势力比较特殊,它本质上是士族集团,可是又能操控或代表皇权。所以,外戚与士族集团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他们既是皇权的拥护者,又不断伤害皇权。

比如梁冀,是他拥立了汉桓帝,可是又把汉桓帝压制成傀儡,甚至他曾经毒杀了汉桓帝的前任汉质帝。

这种复杂的局面,导致宦官集团与外戚的关系很微妙。由于皇帝不能行使皇权,所以一部分宦官会倒向以皇太后为首的外戚。当皇权与外戚发生矛盾时,宦官集团身不由己地陷入了内部。

十常侍选择了何氏,并送上了一份大礼

汉灵帝驾崩后,宦官集团就面临着分化的局面,这跟汉灵帝驾崩前的遗诏有关。

汉灵帝半辈子受到外戚和士族掣肘,深知皇权获得的不易,偏偏他才32岁,就要远行了。两个儿子,太子刘辩何皇后所生,次子刘协王美人所生。本来刘辩即位顺理成章,可是汉灵帝不这么想。

他认为:刘辩年龄小能力弱,外戚势力又太强大,这不又走入外戚的节奏吗?刘协虽然也年幼,但是他更聪慧,又没有外戚势力掣肘,他当皇帝可以独立行使皇权。思来想去,他决定冒险,叫来小黄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将刘协托孤于他。

东汉之乱,就跟汉灵帝这个不成熟的政治考量密不可分。

汉灵帝以为,他已经将军权交给蹇硕,应该可以控制得了何进。岂知蹇硕离开了皇权的支撑就不灵,何进根本不听蹇硕指挥。蹇硕除了自己的上军,其余七校尉指挥不动。更可怕的是,汉灵帝驾崩,十常侍选择了投靠以何氏为代表的皇权。

宦官集团内部的,是汉灵帝没预料到的局面,何进利用十常侍,轻松斩杀蹇硕,夺取了西园八校尉控制权。

可见,不是十常侍不主动投靠何进,他们已经为何进送上了一份大礼,确保他的外甥刘辩顺利登基。那么,政局怎么就演变成了十常侍与何进之间的你死我活了呢?手握兵权的何进,又怎么被赤手空拳的十常侍干掉了呢?

对面士族集团的压力,何进抉择了抛弃十常侍

何进与十常侍的翻脸,源自于两个因素:

  • 其一、豪门士族集团的压力

前面我们说过,外戚本质上是士族集团一员,只不过何氏比较特殊,他们是东汉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自平民的家族。何进在妹妹入宫前,从事的职业是屠夫,祖上从来没有做过官。

汉灵帝为何要突破“规则”,立一个平民之家的女子为皇后?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豪门士族对皇权的掣肘!所以,汉灵帝其实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皇帝。

可问题是,当了外戚的何氏一族,他们不傻,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政治根脉在哪里。汉灵帝要的就是何氏没有根脉,但是何家人不能这么想,为了家族的未来,他们必须扎下根。往哪儿扎?豪门士族集团呗,别无他选。

所以,何进表现出了对豪门集团的积极靠拢,这既是后期汉灵帝对他不满的原因,也是袁绍等人与何进走得很近的原因。

对何进来说,他一只脚站在豪门集团的船上,另一只脚站在宦官集团的船上,看起来很稳当,其实不然,因为这两条船永远不能同步。

十常侍之乱的始作俑者,就是以袁绍为代表的豪门士族,是他们逼着何进选边站,以诛杀十常侍,作为入伙的投名状。所以,严格来讲,这场不应该叫“十常侍之乱”,而该叫“袁绍之乱”!

虽然何进不想杀十常侍,但是在选边站的压力之下,很显然,他只能选择抛弃十常侍。问题来了,手握军权的何进,为何竟然被十常侍反杀了呢?

其二、外戚集团的内部不统一

问题出在何氏集团内部的决策分歧。何进决定抛弃宦官集团,可是何太后、何苗都不同意。

何太后的理由很简单,宦官比士族更可信,你看看祖上几代,哪一次不是靠宦官,才帮皇帝站住脚?没有宦官,那帮外朝大臣,恐怕早就改朝换代了。再说我一个寡妇,如果没有宦官,让我跟一帮仕子打交道,成何体统?

何进选择士族,何太后选择宦官,两下僵持上了!

所以,不是何进杀不了十常侍,而是在何太后反对的情况下,何进不能杀,除非自家人先打起来。

何家人分歧之下迟迟拿不出统一意见,又各行其是。何进在豪门集团怂恿下,与十常侍越来越紧张。昏了头的何进,中了袁绍的奸计,引狼(董卓)入室,企图威逼何太后接受他的“折中方案”,即将十常侍贬黜出宫。

由此可见,何进心肠不够狠,不够决断,也看不清政治大局,一连串的失误,反而给了十常侍拼死一搏的机会。

所以,弄清楚了宦官集团、豪门士族集团、外戚及皇权,机房政治势力的关系,我们就很清楚,不是宦官集团不愿意投靠何进,甚至也不是何进不愿意接纳十常侍,实在是豪门士族集团势力太强大,威逼何进与十常侍决裂。

从实力上讲,何进本可以轻松诛杀十常侍,可是在内部决策分歧的情况下,何进优柔寡断,犯了一系列错误,上绝路的十常侍打了个防守反击。

明朝时的锦衣卫、御林军和东西二厂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明朝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相当于现在一个旅.所以锦衣卫编制是5000人.不过后来人数激增,比如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明末,由于官僚机构的膨胀,大汉将军也一度增加到5000余人.
明初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也就是20多万人.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
详情请看

东厂大概七百多人.包括“番子”400多,“档头”100多,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和“督主”“掌刑千户”“理刑百户”西厂存在时间短,不了解.
主持东厂的被厂内的人称为“督主”或者“厂公”,他的底下设掌刑千户一名,理刑百户一名,这两个人都是从锦衣卫选拔过来的.再下面是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实际在外面侦察缉访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又叫“档头”,共有100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
详情请看

如何评价《全面战争:三国》新DLC「天命」/「受命于天」(Mandate of Heaven)

光和五年,汉室疲敝,天下动荡不安。朝廷之上成风,北方大地饥馑横行。百姓民怨沸腾,皆道皇帝已失天命,民贼,其罪当诛。

四海之内,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张角、张宝和张梁三兄弟扛起了黄巾军的大旗,带领百姓向汉王朝宣战。他们要将腐朽的汉王朝,建立新朝,为天下人带来太平盛世。黄巾军如今已数以千计,并且还有更多的人正赶去加入他们。

皇帝召集了所有忠于汉室的诸侯。此中不乏名满天下,实力雄厚之人,然则许多野心勃勃,精明巧慧之辈却打算隔岸观火,以求渔翁之利……若汉室倾颓,谁当继之而为天下共主?

Total War: Three Kingdoms——受命于天章节包描绘了黄巾起义期间的许多事件,玩家可以扮演起义军,也可以扮演汉室忠臣参与这场争斗。增添了许多新人物和可玩派系领袖,战役开始于182年,但玩家也可以一直玩到三国时期,大家熟悉的三国人物将按照历史进程依次登场。

Total War: Three Kingdoms还将在受命于天发布时提供免费的更新,所有玩家均可获取。在免费更新后,所有大汉势力均可采用全新的帝国制度(汉灵帝派系将在游戏一开始就拥有此制度)。

皇帝及其盟友所组建的同盟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手中掌握天命之力,因此其盟友无法对宣战或议和等事务投票。但是,这些滥用权威的事情也会在同盟中埋下不安的种子……

在受命于天中,汉灵帝刘宏拥有特殊的的帝国制度,他必须持有天命之力才能平定黄巾起义。此外,他还能建造皇宫。皇宫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建筑时间也很长,但能给皇帝提供强大的派系范围加成,而且拥有整个游戏中最强的城防部队!

胜利条件

汉王朝派系的胜利条件和190年开始的战役一样。但由于势力集团的存在,把握时机在这一时期变得至关重要。你要谨慎选择恰当的时机宣称王位,在恰当的时机进攻被叛军控制的郡国。当然,汉灵帝刘宏的派系除外,该派系的胜利条件会因朝廷内的改革方向而改变。

很明显,这是一个东汉末年,展示黄巾之乱始由的历史剧本。“皇帝已失天命”是这个DLC的轴心,皇帝要利用权威平衡手下的各种派系(文官、军阀、宗亲),以维系国家秩序。其中提到的“全新帝国制度”似乎是根据爵位,即帝、王、公、候的身份等级逐渐解锁的,可以理解为现有官僚系统的拓展。

我们再看看具体功能方面的介绍:

目前为止Total War: Three Kingdoms最大最丰富的DLC。

开始时间为182年,即黄巾起义开始之前,并且涵盖了起义全过程,直至步入三国时期。

全新独特战役机制,事件及目标。

就是说,这是一个类似光荣游戏的时间剧本,不再是一个DLC直接送你穿越到一个与游戏本体没有关联的时空里(想想将军2,本体时代是固定的,拓展是一个源平合战,一个幕末武家之殇。还有帝国和拿破仑,罗马2和阿提拉,都是有你没我毫不兼容的),而受命于天则是可以直接从这个剧本打进本体的剧本,这意味着新DLC的功能在本体中也是可以起效的! 而且!根据这个规律,未来可以期待不同时间的剧本!

举例来说,历史上拓张速度最快的应该是曹操,但在游戏里,每一局跑的最快的都一定是孙家,然后是袁绍。真的是金边银角烂肚皮,曹操周边都是强敌,想要打出历史一样的格局在传奇难度下是极为困难的,但我用孙坚,轻轻松松:

刘备就更不用说了,在传奇难度四方宣战的情况下,想要从徐州入蜀真的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现在有了受命于天,刘备入蜀或赤壁之类的剧本也指日可待了。

增添了六个可玩派系领袖,包括张氏三兄弟和汉灵帝

就是说有汉灵帝、刘宠、卢植、张角、张梁、张宝这六个新势力,steam上的排版有点乱,可能有些人看不懂,我来重新整理一下:

一、汉灵帝刘宏

刘宏是大汉天子,但在他当政期间汉王朝却极速衰朽。百姓中叛乱蜂起,他手下的诸侯们却忙于。朝廷把控在自私自利,贪婪的阉宦手中,任何胆敢反对他们的人都难逃杀身之祸。他的皇后何氏试图与掌权的阉宦们争权夺利,但由于皇帝无所作为,她也未能成功。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如今汉室倾颓,皇帝也无力掌控这些率土之滨了。天下大乱,一触即发……

独有派系机制:帝国朝廷

帝国朝廷内,三个派系互相争权夺利。

1.文官党:由宦官领导,其支持者希望将权力集中于文官手中。

2.军阀党:此派系的支持者希望将权力分散到地方军阀手中,军阀各负责其封地,只对皇帝负责。

3.宗亲党:此派系的支持者希望将权力集中在刘氏皇族手中。

皇帝居于其中,要尽力平衡这三个派系。皇帝可以用政治影响力在朝廷内进行各种改革,以减缓争权夺利的阉宦们对朝政的破坏……

政治影响力会随时间增长,玩家主要城镇中的行署类建筑也能产生政治影响力。

可以花费政治影响力将贪官罢免,逐出朝廷。

可以花费大量政治影响力吞并帝国中的派系。

汉灵帝是该DLC的核心,他的独有资源在这里没写明,应该指的是这个会随时间增长的“政治影响力”。这三个派系像不像P社游戏里的贵族、教士、布尔乔亚呢?

特殊部队:征召羽林军(刘宏)

他们是大汉王朝的精英禁军,代表了五行,并且身披重甲。所有羽林军部队都拥有特殊能力,在附近有其他羽林军的情况下,其护甲和伤害将得到增强。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羽林军应该有五种,跟白龙军、黄龙军、青龙军、黑龙军、红龙军类似,他们的速度应该很慢,并且一定很贵,但在队友都是羽林军的情况下会变得非常强大,对付他们应该利用他们速度慢的特点,将其分割歼灭为妙。

二、刘宠

刘宠是皇亲国戚,但并无皇位继承权。和他的亲族不同,他视管理封地为己任,并乐此不疲。他治下的百姓十分爱戴他,因为他不但勇武过人,而且精通兵法。他立志于建立一方太平乐土,保护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相信刘氏天下定将永存,并愿意为匡扶汉室竭智尽忠,但他更在意自己的封国和国中百姓的安危。购买受命于天后,您也可以在190剧本中选择刘宠派系,并按历史进程体验他和袁术之间的。

独有资源:刚毅

刘宠的独有资源为刚毅。进行战斗可以获得刚毅。刚毅能为他的提供大量强大的军事加成。

独有派系机制:战利品

在战斗中完成特定功绩后,刘宠可以解锁能提供独有加成效果的战利品。刘宠可以展示的战利品数量有限,只有被展示的战利品所对应的加成才能生效。

剧透一下,全战把陈王刘宠做出来,看来对三国还是有一番见解的。刘宠被认为是汉室宗亲里非常有能力的一个。《后汉书》记载刘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处。可以料定刘宠的特殊兵种是弩手。《后汉书》还有记载:中平中,黄巾贼起,郡县皆弃城走,宠有强弩数千张,出军都亭。国人素闻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陈独得完,百姓归之者众十余万人。可见刘宠不仅军事过人,对内治理也是井然有序。但此人最终因袁术的而死。《后汉书》载:袁术求粮于陈而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俊及宠,陈由是破败。我们可以在游戏中轻易阻止袁术的,让刘宠活下来,他将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并在不断的战斗中以战养战拓展实力,匡扶汉室没刘备什么事了。

特殊兵种:

陈郡泰平卫士(刘宠)

陈王刘宠麾下最强的近战骑兵,身穿金甲,并装配了弩箭。

陈郡羽林军(刘宠)

身披重甲的弩步兵,为了守护大汉而披坚执锐。

果然是弩手。一种徒步弩兵,一种骑马弩兵,而且这骑兵只是装配弩箭的近战骑兵,能近能远,或许相当好用。

三、卢植

卢植是汉代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同时也以教书育人闻名于世,刘备与公孙瓒皆是师出其门。他在黄巾起义时期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多次成功出击打败黄巾军。他知识渊博,擅于指挥,却未曾防备宦官暗算。

独有派系机制:大书库

完成特定内政功绩后,卢植可以获得特定的书籍,可以摆放在大书库内。最多可以同时摆放五本书,每本书都会提供独有的加成效果。有些书籍可以组成特定的组合,若同时摆放,还能再额外提供加成效果。

卢植他因平定黄巾之乱时没有向宦官左丰行贿而被左丰污蔑,因此被汉灵帝撤职,其被董卓接管。卢植在游戏里似乎是与孔融类似的内政型势力。但他的特殊兵种很独特:

讨贼义军(卢植) 强大的冲击骑兵部队,能造成践踏伤害。

看起来是一种枪骑兵,能对步兵单位造成很大杀伤的兵种。

四、张角

天公将军张角是一名医士,在其家乡钜鹿郡颇有名望。他偶然间得到了《太平经》,其中详细描述了天地之间的关系,令他踏上了反抗汉室的道路。张角召集了自己的兄弟,并为黄巾大业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他在百姓心中点燃了反抗的火种。

五、张梁

人公将军张梁最擅长防御。他的目的是建立一支坚不可摧的部队,对抗汉室,支持义军。实际上,朝廷已经派遣卢植起义,而张梁的任务就是顽强地抵御他的进攻。这场战争的结果将打破势力平衡!

六、张宝

地公将军张宝将单纯的怒气化为了反抗的力量。他是义军的前锋部队,要勇敢地投身于战斗中。他的目标是尽快扩大起义军的影响范围。他的初始位置正适合于完成此任。

独有机制

张氏三兄弟是黄巾起义的发起者,他们三人的派系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任务线,但都是为了推进黄巾大业。这些任务中有的是扩张自己的势力,也有的是强化他们之间的同盟,还有些任务会让你面对原有的或新增的人物……

独有资源和效果:热忱和热情

热忱代表了反抗精神,要想让起义成功,义军必须有高涨的热忱。张氏三兄弟的派系都拥有这一资源,但热忱是会随着时间减退的。热忱过低会导致义军人心离散,你控制的郡县也可能反抗你的统治,重回大汉怀抱。可以通过夺取郡县和进行战斗来增加热忱。 热情代表的是百姓对黄巾起义的支持度,热情越高,汉王朝的统治就越不稳固。黄巾军的部队和建筑会在所在地区传播热情,若该地区为汉帝国派系所有,热情的传播会导致公共秩序不断下降。热情较高时,还能自动影响邻近地区。汉帝国派系可以通过提高公共秩序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夺取附近为黄巾军所控制的郡县来减缓热情的传播。

胜利条件

所有太平要术的支持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汉王朝。除非实现这一愿望,否则他们反抗的怒火将永无止息! 战役开始后数个回合内,天命之战便会打响,黄巾军将正式与汉帝国展开永无休止的斗争。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便意味着黄巾大业的成功。要想去的胜利,需要夺取洛阳,或者占领50个地区。

改革

所有黄巾派系使用的都是全新的的改革树。其中包括四个主要的改革方向,分别代表: 基建财政 思想商贸 军事力量 军武训令

从这里看来,三黄巾的机制是非常相似的。热情机制解释了为什么公共秩序降低就会引起黄巾之乱——原来就是黄巾三张他们传播的!

这张科技树的图片可能就是黄巾军的:

三家的特殊兵种简直不要太强:

特殊兵种:

天命谕使(张角)

张角通过天命谕使将他的预言和教诲传达给。他们是移动速度快,不穿甲的冲击骑兵,士气高昂,最适合用来冲击远程步兵。他们能够快速消灭这些部队,并在敌人回援之前撤离。

崇道狂士(张宝)

张宝麾下的全能步兵,装备了双手长枪。他们独有的能力可以让他们对付面前敌人的能力随时间提升,但他们不擅长应对来自侧翼或后方的进攻。

狩妖奇人(张宝)

张宝麾下的弓箭部队,使用淬毒的箭矢。他们在部署阶段可以被部署在常规部署范围之外,并且拥有隐身能力,只能在距离很近时被侦察到。他们处于隐身状态时十分致命,但不擅长近战,因此最好让他们和敌人保持距离。

除暴义兵(张梁)

张梁麾下的冲击骑兵,冲击力量非常凶猛,且在对战英雄和将领时拥有伤害加成。

很显然,这都是一些极端特化的兵种,估计很难用,但用好了会非常强大。

天命谕使这种无甲骑兵看起来只能用来攻击远程步兵,本来骑兵也就是主要用来打弓弩手的,但这种骑兵似乎除了能打弓弩手以外一无是处,但他们的长处就是极端擅长打弓弩手。

崇道狂士是长枪兵,长枪兵的特点就是能反击由正面而来的冲锋伤害,而这种长枪兵有极强的正面特化,极为擅长攻击正面的敌人,却非常畏惧被爆菊花。

狩妖奇人是可以隐身放毒的弓兵,不难猜到他们可以让被击中的敌人随时间遭受伤害,只要开局埋伏在侧面,等敌人主力开过前军接战之后偷袭后方,然后撤退等着敌人毒发身亡大概就行了。

除暴义兵!这居然是一种专克英雄的骑兵!!!以往英雄杀入军阵中都是单方面的大开杀戒,而这种兵种居然可以反过来克制英雄!整个游戏的玩法将被其改写!

可见黄巾军的玩法虽然看似平常,但兵种却十分出彩!

此外,更新里介绍有“40个全新战场部队和全新的部队技能”,或许可能包括投石机以外的攻城器械,具体就不乱猜了,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其他受命于天中可玩的派系

体验曹操和刘备等人物传奇的开端 你也可以选择三国时期那些广为人知的人物进行战役,这些人将拥有全新的开局位置和任务线,以表现他们在更早一些年份中(也是他们身份更为低微时)的经历:

曹操

刘备

孙坚

董卓

全新的战役特点: 无地征募

在受命于天战役中,无地派系可以在任何非敌对的土地上征募部队。不过,只能给已有的征募新的部队和部曲,不能创建新。

AI派系崛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190年开局可选的派系也会按历史进程在受命于天战役中依次登场。例如,袁绍只能在皇帝被废黜的情况下出场,而郑姜会在189年左右开始在北方地区为祸一方。

这里的曹操、刘备、孙坚、董卓会像阿提拉里的匈奴、哥特人等蛮族一样,在没有领地的情况下正常发展(应该也可以在友军土地补充伤病),直到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之后,转型成为原版剧情中的势力。

总的来说,受命于天DLC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为人所津津乐道,但却极其重要的时代,它向我们展示了黄巾之乱和群雄割据的情况究竟是由何而起的,在好玩的同时也能带给我们一些历史启示。

历史上有没有重名的两个人,而且两个人还很厉害的

历史上重名的名人一麻袋,尤其是两汉、魏晋时期,你到大街上叫一声“王咸”、“刘章”、“陈参”,估计有一圈人扭头冲你“哎”。甚至一个家族内,儿子跟孙子,侄子跟女婿都同名,抓狂不?

下面举几对同名的历史名人,再告诉你一个古人多重名的原因。

  • 一对“韩信”同为开国功臣

刘邦帐下有两个韩信,二人不光名字相同,还有着相似的结局。后人为了区别二人,只好把“学习成绩”稍差的韩同学叫做“韩王信”。

我们熟知的韩信,即号称“兵仙”,将兵“多多益善”,最后被刘邦“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那位。他是三好生,大家耳熟能详,不多赘述。

另一位韩信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韩襄王的孙子,地地道道的贵族出身,远不是靠“漂母”救济的韩信所能比。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韩王信追随族兄弟韩成起兵。韩成战死后他与张良一起投靠了刘邦,因战功被册封为韩王,封地在荥阳。

后来刘邦觉得荥阳这地方太重要,于是将韩王信徙封代地。代地与匈奴接壤,面对匈奴的屡屡入侵,韩王信力不从心,只好私下跟匈奴人乞和。刘邦得到报信很生气:你这不是求荣的嘛!

于是刘邦屡屡派使者把韩王信臭骂一通。韩王信心里害怕,老刘这家伙绝不是善茬,干脆趁他还没把刀架到自己脖子上,反了个球的。

后来刘邦派柴武挂帅,平定了韩王信之乱,并斩杀了他,韩王信也成为刘邦消灭的第一个异姓诸侯王。汉文帝时期的名将韩颓当就是韩王信的儿子,汉武帝身边的佞臣韩嫣,就是韩颓当的孙子。

  • 两个“刘秀”谁是真命天子

我们熟知光武帝刘秀,还知道当年他就是凭一句“刘秀为天子”的谶语,而起兵获得了天下。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实谶语中的“刘秀”,指的根本不是“此刘秀”,而是另有其人。

谶语中的“刘秀”是一个叫“刘歆”的人,此人为了避讳汉哀帝刘欣,把名字改成了刘秀。刘歆改名的时候(公元前8年),刘秀还没有出生(公元前6年)呢。

刘歆是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后人,他与父亲刘向,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学术专家。刘歆还有一个好友叫王莽,因此他的命运也与王莽紧紧绑定。

王莽当了皇帝后,刘歆成了新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师公”。但新朝晚年,一对好兄弟反目。当时有个叫西门君惠的术士,不知道从哪儿搞了“赤伏符”,说“汉室当兴,刘秀为天子”。

其实那是他们想借助刘歆的影响力,来王莽的政治把戏。当然,刘歆们的图谋没能得逞,一伙人全都被诛杀,刘歆也身亡。

但后来这个谶言被刘秀“盗用”,移花接木戴到自己头上了,你说神奇不?

  • 连“王莽”居然都有两个

接着就说王莽,很多人不知道,历史上连“王莽”这么个怪癖的名字都能重了。

“篡汉”自立的王莽无需多言,大家都很熟悉。另一个王莽是汉武帝末年的官员,职位是卫尉,比皇帝王莽大了至少80岁。

卫尉是北军统领,负责皇宫宿卫,位列九卿。但这个王莽的事迹却不多,史书上也没有他的传记,所以不为外人知,他的“出名”全靠儿子王忽。

王忽时为侍中,内朝官,给汉武帝当决策参谋。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了,留下一道遗诏:令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辅政。可就在圣旨宣读后,王忽不干了:我一直在皇帝身边,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一道圣旨,我怀疑这是一道伪诏。

王忽的话如同重磅炸弹,关于汉昭帝究竟是不是汉武帝钦定的接班人?霍光等人有没有矫诏?后世一直存在疑问,其中王忽的话就是证据之一。

大权在握的霍光大怒,把王莽召来一顿臭骂,吓得王莽回到家就杀了王忽。至于谁是穿越者,你说了算。

  • 两个“杜子夏”靠帽子区别

其实我们也不必为古人重名而担忧,因为大多数场合,人们出于尊敬,称对方的字号,而不是直呼其名,这就避免了重名的尴尬。

不过,称呼字号也麻烦,古人的字号相同也是屡见不鲜,比如汉成帝时期就有两个“杜子夏”,一个叫杜钦,一个叫杜邺,两个“杜子夏”一起站在朝堂,叫起来也很挠头。

怎么区分他们呢?当时的人分别给他俩取了外号,杜邺叫“大冠杜子夏”,杜钦叫“小冠杜子夏”。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杜邺总喜欢戴一顶高大的帽子,杜钦则戴个“小帽”。

不过杜钦听到这个称呼气得想动手打人,没人敢当着他的面这么叫,因为这是个侮辱性的称呼。原来“小帽”并不是“冠”,而是指杜钦的“眼罩”,杜钦先天一只眼失明,只好戴个眼罩示人。

呃……看起来古人也不靠谱,竟然如此。

  • 令人抓狂的“陈咸”、“王兴”、“王商”、“刘章”们

除了上述几位名人,如果我们细扒,估计三天也说不完,太多了。再举几个例子:

西汉末年至少有两个陈咸,一个是丞相陈万年的儿子,跟淳于长、萧育、朱云等人混迹江湖。还有个陈咸专门跟王莽不对付,新朝建立后坚持“不仕王莽”,隐居山林终了一生。南宋时期还有个陈咸,是宋孝宗时的进士,官声相当的好。

汉元帝有个表叔叫王商,曾经官居丞相,后来被皇后王政君的哥哥王凤害死。王政君有个弟弟也叫王商,多年后他接替王凤当了大将军。其实同时期还有个王商,是另一支外戚子弟。这三支王氏外戚,一支是汉宣帝的母亲一族,一支是汉宣帝的皇后一族,还有一支就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一族。

王莽有个儿子叫王兴,他的孙女婿也叫王兴。你可能要问,古人不是“同姓不婚”吗?怎么孙女嫁给了同姓?其实古人是“同宗不婚”,同姓不同宗是可以结婚的,比如王莽的妻子也姓王。

刘邦的后代中重名的多如蚊蝇,一巴掌能拍死好几只。比如刘章,至少有四个:刘邦的庶子刘肥的次子朱虚侯刘章、光武帝刘秀的侄子齐王刘章、淮阳王刘章、常山王刘章。

其他的,如刘义、刘懿、刘宜、、刘兴、刘康、刘恭等等,重复利用率都很高。

原本以为现代人水平低,起名字没创意,总在那几个字上打转转,没想到古人也一样。古人多重名的原因大致如下:

其一,时代特征使然

历史上重名最多的时期,主要集中在两汉和魏晋,这跟当时的社会风俗有关——崇尚单字名。人们为何有这么个奇怪的风俗呢?

因为自西汉起,儒学成为显学,儒生们发现一个规律,那些先贤如姬旦、孔丘、孟轲、荀匡、颜回、李耳等等,都是单字名,所以全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起单字名就是学习古圣先贤,再后来干脆认为,只有二流子才会起双字名。

比如王莽有个孙子叫王宗,后来因为谋反被杀。王莽深以为耻,把他的名字改成了“王会宗”,以示羞辱。

后来连匈奴人也跟着赶时髦,比如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囊知牙斯(乌珠留单于),就改名为“智”。

其二,士族豪门化的结果

自从儒学获得“独尊”的地位后,西汉兴起“家学”,因此诞生了一批豪门士族集团,进而形成历史上的新的政治集团——士族阶级。

比如刘氏、王氏、颜氏、欧阳氏、韩氏、陈氏等等,掌握了特权的这些家族,子孙后代繁衍速度奇快,因而重名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其三,常用字扎堆的结果

这一点古人跟今人一样,起名字也赶时髦,谁也不会给孩子起个阿猫阿狗的名字,于是就盯着那二十来个寓意美好的字眼上较劲。

这种现象直到南北朝后期,特别是隋唐,随着门阀士族集团的衰微,以及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融合,双字名开始流行,读书也逐渐平民化,那个令人抓狂的重名时期才与我们告别。

在两汉之间,其实还有十位皇位,没被历史承认,他们都是谁

西汉末年,政治,民生凋敝,伴随着倒霉的天灾不断。初始元年十二月,西汉外戚王莽正式代汉称帝,国号“新”。但王莽的改革并不成功,随着新朝末年社会的动荡,新朝灭亡,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到来。

从王莽的新朝,到光武帝刘秀的东汉,期间一共建立了十一个王朝,只有刘秀的东汉成功了。其中很多所谓的“”,历史都没有给它们命名,我们暂且以不规范的地名做称谓,来盘点一下除了东汉以外的,十个不被历史承认的王朝,及他们的皇帝。

01.王莽建立的新莽

  • 新莽国号“新”,皇帝是王莽,成立时间公元8年12月,定都长安,灭亡时间公元23年。

王莽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靠禅位得天下的皇帝。王莽是一位外戚,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母亲。

王莽也是一位儒生,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是一位非常理想化的读书人。汉末时局的混乱,和王莽特殊的身份,让他逐步掌握了西汉。汉平帝即位后,王莽锐意改革,使西汉呈现出短暂的复苏势头。

可惜汉平帝早亡,汉帝国不可避免地又进入新一轮政治洗牌,伴随反莽势力的抬头,王莽在拥趸的支持下,代汉建国,建立新朝。

做了皇帝后的王莽,立刻按自己的意图,展开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可惜的是,他的改革太脱离社会实际,又大大伤害了士族地主阶级的利益。随着天灾不断,社会经济陷入崩溃,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在士族地主阶级和农民起义的双重打击下,新莽被更始取代,王莽被杀死在皇宫渐台!

02.刘玄建立的更始

  • 更始国号“汉”,皇帝叫刘玄,成立时间公元23年,定都长安,灭亡时间公元25年。

刘玄是汉景帝的后人,豪门士族地主阶层。更始的叫法,来自于年号。这个的前身叫“绿林军”,是新朝末年,活跃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的起义军。

这支起义军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下江、新市、平林三支农民军,也有舂陵士族地主武装,领导人就是刘縯、刘秀兄弟。

自从舂陵军加入绿林后,这只才真正焕发出战斗力,彻底摧毁了新朝的最精锐武装,从而直接导致新朝被灭。

可惜,由于复杂的利益斗争,刘玄这个默默无闻的宗室远亲,出人意料地当选为皇帝,而绿林的顶梁柱刘縯却被冤杀!

更始新莽后,迅速走向腐化堕落,仅仅两年后,它就被赤眉军,刘玄被杀!

03.王朗建立的赵汉

  • 赵汉国号“汉”,皇帝叫王朗,诈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成立时间公元23年,定都邯郸,灭亡时间公元24年。

王朗又叫王昌,本是一名江湖术士,精通星象。他利用天下大乱的时机,诈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由于赵飞燕的,在高人帮助下,逃出皇宫,流落民间。

在河北豪强势力,赵王之子刘林、广阳王之子刘接,以及真定王刘杨的支持下,王朗在邯郸称帝。也就在那一年,刘秀被更始帝刘玄派遣,到河北招抚各路军阀。

刘秀以他出色的能力,不到一年,就说服收拢了刘植、耿纯等私家地主武装,耿况、彭宠等地方军阀,并以联姻,策反真定王刘杨。拥有十几万大军的刘秀,协同更始帝派来的平叛大军,于第二年攻破邯郸。

王朗在逃跑的路上,被刘秀的追兵杀死,赵汉灭亡。

04.刘婴建立的“临泾”

  • “临泾”史书没记载国号,应该也叫“汉”,皇帝叫刘婴,成立时间公元25年,定都临泾(甘肃镇原),灭亡时间公元25年。

刘婴是汉宣帝的玄孙,当初汉平帝驾崩后,因为无子,王莽等议立刘婴。但刘婴当时太小,还不足两周岁,就只好先立他做太子,王莽以“摄皇帝”代行皇权。

王莽代汉后,刘婴被废除太子之位,改封安定公。王莽还将孙女嫁给刘婴为妻,养在长安。新朝灭亡后,有个叫方望的儒生,认为刘玄难成气候,不知道为什么,他认定刘婴是真龙天子。

在方望的唆使下,刘婴长安,跟他来到临泾,在那里登基称帝。

刘婴一称帝,立刻招来更始的打击,仅仅几个月后,这个短命的王朝就败在刘玄手上,刘婴被杀!

05.公孙述建立的成家

  • 成家国号“成家”,皇帝叫公孙述,成立时间公元25年,定都成都,灭亡时间公元36年。

公孙述出身士族家庭,新莽年间,出任道江太守,居住临邛。新朝灭亡后,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称蜀王。

有一天公孙述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对他说:“八厶子系,十二为期!”“八厶”即“公”,意思是指“公孙”氏可以当十二年的皇帝。

正好他的部下们,一直在怂恿他做皇帝,于是公孙述也就不再推辞,于成都登基称帝。那段时间,正是刘秀忙于收复山东各郡的时候,根本腾出手对付公孙述,只能以招安的拉拢他。

为了拿下公孙述,刘秀付出了很大代价,两员重臣死于公孙述的间谍刺杀,东汉第一战将吴汉,也差点死于偷袭。

有一天,公孙述又看到一个谶语:“虏死城下!”他认为是指吴汉差点被杀的事,一下子得意忘形,亲自率兵攻打吴汉。结果,他自己却在战场受了重伤,当晚就死了!

第二天,公孙述的手下就向吴汉投降,成家灭亡。

06.刘盆子建立的建世

  • 建世国号“汉”,皇帝叫刘盆子,成立时间公元25年,定都长安,灭亡时间公元27年。

刘盆子是城阳王刘章的后人,也是西汉宗室远亲。建世的前身叫赤眉军,是一支活跃在山东和河南东部的农民起义军。

赤眉军路过刘盆子家乡的时候,将刘盆子兄弟三人掳走,刘盆子成了赤眉军的一个小牛倌,那一年他才十三岁。

在巫师的暗示下,赤眉军决定立一位汉室后裔做皇帝,搞笑的是,他们竟然以抓阄的形式决定谁来做皇帝。刘盆子成了幸运儿!

不过这个跟土匪无异,打败更始,入主长安后,他们还是靠打劫为生。建武三年,赤眉军败于刘秀的汉军,刘盆子投降。

基于刘盆子是个傀儡,刘秀对他格外开恩,一直奉养到刘盆子终老。

07.刘永建立的“睢阳”

  • “睢阳”没有记载国号,应该也叫“汉”,皇帝叫刘永,成立时间公元25年,定都睢阳,灭亡时间公元27年。

刘永西汉梁王刘武的后人,更始成立后,刘永积极拥戴刘玄,被封为梁王,都城在睢阳。更始灭亡后,刘永认为汉室复兴的使命在他,于是,他在睢阳称帝。

不过,刘永这个皇帝当得很操心,他不停地在军阀混战中逃往,最后被部下所杀。

08.孙登建立的“铜马”

  • “铜马”没有记载国号,皇帝叫孙登,成立时间公元26年,定都上郡(陕西绥德),灭亡时间公元26年。

孙登的身世不详,应该是个农民。新朝末年,各地起义军不断涌现,铜马军就是其中之一,势力非常大,仅次于绿林和赤眉。

更始灭亡的二年,铜马、青犊、尤来三支义军,共同推举孙登为天子。不过没多久,孙登就被部下所杀。

09.李宪建立的“淮南”

  • “淮南”没有记载国号,皇帝叫李宪,成立时间公元27年,定都庐江(安徽合肥),灭亡时间公元28年。

李宪跟公孙述相似,本是新朝官员。新朝灭亡后,他割据庐江,自称淮南王,建武三年,李宪又自立为帝。

第二年,在刘秀的打击下,李宪在逃往途中,被部下所杀。

10.卢芳建立的“九原”

  • “九原”没有记载国号,皇帝叫卢芳,诈称汉武帝曾孙刘文伯,成立时间公元29年,定都九原(包头九原区),灭亡时间公元40年。

卢芳安定郡三水人,居住地与匈奴毗邻。这个家伙擅长编故事,他跟王朗一样,给自己编了个离奇的身世。

他说,他的曾祖母是匈奴浑邪王的姐姐,为汉武帝的皇后,生有三子,长子死于江充的巫蛊之祸(那不是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吗?),次子刘次卿,被霍光立为皇帝(那不是汉昭帝刘弗陵吗?),三子叫刘回卿,一直生活在匈奴,也就是他的祖父。

就靠这个不通,漏洞百出的瞎话,居然骗了当地民众。匈奴人也睁一眼闭一眼,利用汉末大乱的机会,拥立卢芳为帝,定都九原县。

卢芳地处偏远地带,刘秀前期也没时间收拾他,让他蹦跶了好几年,直到建武十二年才腾出手来揍他。一战就将卢芳打残了,他先跑到匈奴避难,后来向刘秀投降,被封为代王。

几年后,他又再次反叛,被打败后逃亡匈奴,从此卢芳再也没有回到中原,直到老死匈奴。

以上就是汉末十个不被历史承认的短命王朝。其中四个为汉室刘氏后裔创建,两个为假托汉室后人创立。

后人一自称刘秀为“位面之子”,说他运气太好,仅仅两年时间就完成从打工仔,到皇帝的身份转换。其实,那仅仅是身份变了一下,刘秀完成全国统一,整整用了十五年时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0-2025 www.pzqsw.com All Right Reser 奇石软件园沪ICP备2023014488号 免责申明

声明: 本站所有手机app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网站地图